看臺積電應對川普 「外資第1名分析師」喊擔心:恐整碗被端去

臺積電2025年第1季董事會在美國鳳凰城舉行。(美聯社)

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37年來首度赴美召開董事會,是否跟川普2.0有無關聯性?有「外資第一名分析師」稱號的柯克蘭資本董事長楊應超12日分析指「很有關係」,直言臺積電赴美設廠在商業角度而言並不合理,但在政治上就合理;惟他認爲臺積電在處理地緣政治、跟老外的文化、談判「得改善」,一談判不好就恐整碗被端去,對臺灣不是好事情。

楊應超在12日播出的天下文化Podcast節目中談到,臺積電首度到美國召開董事會,與川普2.0「很有關係」。他說自己是40年前就到亞利桑那州,對在地的鳳凰城相當熟悉,聽聞臺積電要到鳳凰城設廠時,就覺得「地點選得不錯」,因英特爾(Intel)已經在當地做非常多年,代表已經具備基礎設施和供應鏈;但臺積電最初只宣佈蓋一個廠,且用舊技術,讓他也覺得有所隱瞞。

楊應超分析,臺積電去美國(設廠),在商業上其實不合理,因晶片在臺灣生產又便宜、工程師又多,且晶片小、運輸快;通常去美國做東西不是不行,而是大東西、不是像晶片這種小東西,例如80年代很多日本汽車公司到美國設廠,因爲汽車在當地做、當地賣,那麼大東西這樣做就很合理。

但楊應超說,臺積電赴美設廠在政治上就合理了,跟川普2.0也絕對有關係「完全政治化,因爲美國希望掌握高端武器所需的晶片」;而臺積電首度在美國開董事會,現在講的理由可能因爲壓力下講得很模糊,不能怪他,去美國說因爲營運蓋廠,但過去怎不去開董事會?很多理由講的不合理,但可以理解,也不能怪他,因此覺得蠻擔心。

楊應超說,臺積電在科技上沒話講、第一名,但在地緣政治、跟老外的文化及談判方面得改善,否則一談判不好就整碗被端去,不就白做了,「覺得蠻擔心的,且對臺灣真的不是好事情」。

另外,針對傳出川普擬對半導體課徵100%關稅,楊應超分析,「可能性不高」,川普講話目的是談判,一上任後說要跟墨西哥、加拿大徵收25%關稅,講一講又沒了,是拿來做談判,這一招很厲害,可以測底線,且假設100%,增加的關稅可能由客戶吸收或供應鏈吸收,這會導致通貨膨脹,反而不利於美國,川普不可能拿石頭砸自己的腳;若是由供應鏈吸收,就回到誰有談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