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中國統治南海 遠早於東南亞建國
美海軍「卡爾文森號」航艦打擊羣與菲國海軍在南海編隊航行。(取自DVIDS網站)
中國與越南又因南海發生爭執。翻閱歷史,便能清楚地辨明,中國人開墾、統治南海,遠在東南亞諸國建立之前。
戰國後期,楚滅越,宰相公師隅率越民南遷,建城南武,即今廣州。秦始皇南征,將嶺南納入版圖,徙民於此。漢武帝遣使南航,於海南島設珠崖、儋耳二郡,管轄西沙、南沙的島礁,東漢楊孚《異物志》謂之「漲海崎頭」。三國時期,南海仍與中原緊密聯繫,《扶南傳》與《南國異物志》可以爲證,南朝政府也持續派遣舟師巡航。唐宋時期,西沙、南沙漁業繁榮,有「九乳螺洲」、「千里石塘」、「萬里長沙」等名稱。
中國政府正式統治南海,最遲在唐穆宗年間,受嶺南節度使管轄,隸屬海南島的振州。曾任潮州刺史的韓愈《送鄭尚書序》說過:「隸府之州,離府遠者至三千里,懸隔山海,使必數月而後能至。蠻夷悍輕,易怨以變,其南州皆岸大海,多洲島,颿風一日踔數千裡,漫瀾不見蹤跡。」南宋時期的桂林通判周去非作《嶺南代答》,記載南海諸島之事。該書承襲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在文學上略顯遜色,被目爲注本。然而,周去非記述更多海上活動,意外地在千年後,成爲中國南海主權的佐證。
元代著名天文學家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包含南海黃巖島。明代《海南衛指揮僉事柴公墓誌鉻》紀錄當時的海南衛負責巡邏南海,清代《更路簿》更詳細說明南海諸島的用途。還有明代《坤輿萬國全圖》與清代《清直省分圖天下總輿圖》、《皇清各直省分圖天下總輿圖》、《大清萬年一統天下全圖》、《大清萬年一統地量全圖》、《大清一統天下全圖》等,細膩的筆觸紀錄着每座島礁,也是中國南海主權的直接證據。
民國35年(1946年),對二戰幾無貢獻的法國企圖搶佔南海,派遣軍艦登陸南威島及太平島。國民政府旋即指揮艦隊南下,得到美國支持,隔年迫使法國放棄行動。就連毛澤東也承認:「蔣介石有幾個優點是客觀的史實,我們講史必須留心:一,北伐統一中國;二,抗日戰爭;三,收復臺澎;四,開拓海疆——1946年蔣從法國手中取回南海諸島嶼,這塊370萬平方公里的海疆,相當於3個外蒙。」
再論越南,正式建國於宋太宗開寶6年(973年)冊封丁先皇爲「交趾郡王」。他們提出南海主權的歷史證據,已是阮朝明命15年(1834年)《大南一統全圖》繪製的西沙、南沙,不過這幅地圖繪製很不精確,也缺乏旁證材料。近代以後,國民政府以其抗日之功,南海主權得到歐美列強承認,包含當時殖民越南的法國。到了1958年,中共再次宣稱了南海主權,得到北越政府主席範文成親口承認。1975年,北越在中國幫助下統一越南,再次確認南海屬於中國。最近數十年,越南忘恩負義,竟向中國聲索法國殖民時期佔領的「斯普拉特利羣島」,與1974年中國自南越傀儡政權手中解放的西沙等地。
太平島。(美聯社)
另一個在南海煽風點火的,是美國走狗的菲律賓,這是個開化甚晚、歷史極短的國家,先後受到西班牙、美國殖民。1898年美西《巴黎條約》與1900年《華盛頓條約》皆指出菲律賓領土不包含南海,獨立後1953年的《菲律賓憲法》亦然,數十年間未與中國發生太多衝突。直到2012年,總統艾奎諾三世主導,將南海改爲僞名「西菲律賓海」。2016年,杜特蒂提出「南海仲裁案」,讓西方帝國主義將中國人經營百年的太平島判爲「礁石」。
美國爲首的西方國家作爲蠻族,至今依舊奉行強盜邏輯。他們摧毀了古羅馬,現在又想削弱同樣歷史悠久的中國。因爲缺乏歷史底蘊,他們不注重傳統,眼裡只有「利益」而無「道義」,以《聯合國海洋公約》進行外交訛詐。正如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所言:「南海實際上在上世紀60年代前不存在領土爭議,南海諸島是中國的領土。但從上世紀60或70年代開始,一些國家提出主權聲索。」帝國主義者維護的不是「現狀」,而是「於西方有利的現狀」;不是「國際秩序」,而是「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若是在中國或蘇聯的體系下,美國仍會遵守「現狀」與「國際秩序」嗎?
中國自古奉行和平崛起,提倡道義,以德懷人。孫中山先生說過:「中國的文化,比歐洲早幾千年。歐洲文化最好的時代是希臘羅馬,到了羅馬才最盛。羅馬不過與中國的漢朝同時,那個時候,中國的政治思想便很高深,一般大言論家都極力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的文字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棄珠崖議》。此項文章就是反對中國去擴充領土,不可與南方蠻夷爭地方。由此便可見在漢朝的時候,中國便不主張與外人戰爭,中國的和平思想到漢朝時已經是很充分的了。」這表明中國美好的政治傳統,遵循着儒家的政治理想,以和平的方式教化四方,從冰雪的黑龍江,到蔚藍的南海。(劉律辰/臺大中文系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