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兩岸》臺北、上海與流轉的時光
明星咖啡館。(作者提供)
夜色朦朧,華燈初放,黃浦江面波光粼粼,映照出陸家嘴那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閃爍的霓虹燈爲現代建築增添了一抹絢麗,與外灘那一排哥特式、巴洛克式、折衷主義風格的萬國建築羣交相輝映,勾勒出上海百年變遷的縮影。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臺北青年,站在外灘,凝望着江對岸的東方明珠塔,心中涌動着複雜的情感。在這裡,我前所未有地感受到時間的流逝,過去與現在,記憶與現實,在此交匯融合。
翻開《臺北人》的一頁,白先勇筆下的上海舊夢彷彿躍然紙上——那些被時代洪流裹挾的老上海人,在臺北追尋往昔的影子。在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昏黃的燈光下,他們細數着曾經的榮光與悲歡。
●臺北明星咖啡館 承載老上海靈魂
此刻,外灘的燈火與臺北西門町的霓虹燈似乎有幾分相似,而我的思緒早已飄回那承載着老上海靈魂的臺北明星咖啡館。
明星咖啡館是臺北老城區最具傳奇色彩的地方之一,位於臺北市武昌街上,正對百年曆史的臺灣省城隍廟。這不僅僅是一家老式咖啡廳,其故事始於上海,是臺北與上海最有聯繫的一家老店,充滿了豐富的歷史情緣。早在1920年代,前沙俄時代的俄羅斯皇室軍官艾斯尼和同鄉布爾林洛維赤(Petter Noveehor)在上海(今淮海中路)開設了「明星咖啡館」,後由於國共內戰,他們輾轉來到臺灣。艾斯尼等人在臺北結識了簡錦錐,並在武昌街一段5號開設了「明星西點麪包店」,當時是西門町地區唯一的西點麪包店,深受蔣經國夫婦喜愛。二樓的「明星咖啡館」是當時外國人最喜歡的西餐廳,特別是俄國人蔣方良女士,常在這裡與俄國老鄉會面,解鄉愁。明星咖啡館也是政要、商人和畫家們的聚會地點。
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這裡成爲老上海人的精神據點。那一代上海人因爲國共內戰遷徙到臺北,在這裡試圖重建他們的世界。咖啡館內,泛黃的木桌、昏黃的燈光、穿着旗袍的仕女和穿着西裝的老紳士,空氣中瀰漫着濃郁的咖啡香氣,交織着上海話的呢喃與京戲唱片的悠揚。
白先勇在《臺北人》中描繪的「明星咖啡館」真實再現了那個時代的生活。舊上海的紳士名媛、京劇名角、文人騷客在這裡追憶十里洋場和夜上海的繁華,他們互相取暖,訴說離散後的鄉愁。「如今的明星咖啡館依舊存在,但那個時代的靈魂早已成爲過眼雲煙。」我喃喃自語,忽然想到住在家附近的上海奶奶。上海奶奶總是分享她年輕時的上海故事,那個曾經愛穿旗袍、手執紙扇的女人,帶着些許上海口音,她的少女時代或許也曾在老上海的舞廳裡旋轉過。
如果說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是老上海的縮影,那麼外灘則真實呈現了當年十里洋場的輝煌。外灘這個名字自帶舊日風情。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這裡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中心,租界內銀行、洋行、舞廳、戲院林立。街頭有穿長衫的文人,有戴呢帽的洋行買辦,還有穿西裝、叼雪茄的上海灘富豪。那時的上海,被譽爲「東方巴黎」,白天是金融中心,夜晚則是紙醉金迷的歌舞天堂。
明星咖啡館內白先勇的作品。(作者提供)
閉上眼,我彷彿看到了過去的影像:黃包車伕在外灘街角等待客人,一旁的西裝紳士手持柺杖走進匯豐銀行兌換銀圓;夜幕降臨,女人們穿着高衩旗袍,塗着紅脣,挽着紳士的手臂步入百樂門舞廳,爵士樂隊的旋律響起,人們在舞池中旋轉;窗外霓虹燈閃爍着「夜上海」的字樣,歌女在舞臺上輕聲吟唱,酒杯碰撞,煙霧繚繞,往昔的浮華如夢似幻。然而,這一切終究在時代的鉅變中消散。
回到現實,我再次站在外灘,耳邊傳來遊客的交談聲,有上海話、普通話,甚至還有閩南語。他微微一笑,彷彿找到了某種連接。
●臺北青年漂泊到上海 感受舊夢重現
過去的上海人漂泊到臺北,在明星咖啡館裡緬懷往昔,而今天的臺北青年漂泊到上海,在外灘感受舊夢重現。這穿越時空的輪迴,正是歷史最奇妙的迴響。
「也許,我也該去明星咖啡館坐坐。」心中浮起一個念頭。點一杯咖啡,聽一聽老上海人的故事。或許在那裡,我能找到上海奶奶年輕時的模樣,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明星咖啡館與外灘,十里洋場與舊上海,新上海與臺北的老街,臺北的年輕人——它們看似分屬兩個城市,兩個時代,實則交織成一幅流動的畫卷。
那些曾在明星咖啡館裡講述故國往事的老人逐漸老去,但他們的故事未曾消失,流淌在書頁裡,留存在城市街道中,也在年輕人心中悄然生根。
●上海依舊繁華 臺北依舊溫潤
上海依舊繁華,臺北依舊溫潤,而在這場時間洪流裡,往昔的影子依然若隱若現。
今天,我再次來到臺北的明星咖啡館,享受着一杯下午茶,提筆緩緩撰寫這篇文章。這一刻,讓我不禁回想起1959年,著名詩人周夢蝶在明星咖啡館的樓下襬設小書攤,專售文史和哲學書籍,並在同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詩集《孤獨國》。此外,我還想起了60年代的明星咖啡館,這裡曾是文藝愛好者的聚集地,許多當時初露鋒芒的作家都在此寫稿,如三毛、白先勇、黃春明、陳映真、陳若曦、林懷民等人,都是明星咖啡館的常客。正如白先勇在他的散文集《明星咖啡館》中所言:「臺灣六十年代的現代詩、現代小說,融入了明星咖啡館的濃香,就那樣,一朵朵靜靜地萌芽、開花。」在這篇文章中,我追隨這些文人前輩的足跡,連接起臺北與上海的情感紐帶。(羅鼎鈞/自由撰稿者)
【徵文啓事】
中時新聞網「兩岸徵文」欄目,徵文主題:臺灣人看大陸、大陸人看臺灣、兩岸看世界、兩岸一家人、兩岸新時代,歡迎全球華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過親身經歷的故事,刻畫兩岸社會肌理,描繪世界見聞,打破刻板印象,促進兩岸民衆相互瞭解、建立全球視野,向讀者展現時代的脈動與發展趨勢。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