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江西上猶縣如何借“反向旅遊”出彩出圈
本文轉自:人民網-江西頻道
當“反向旅遊”成爲年輕人逃離都市的密鑰,上猶縣以綠水青山爲底牌,在今年五一假期交出了亮眼答卷。上猶縣創新升級消費場景,將山水秘境轉化爲治癒都市焦慮的解壓閥,實現從“過境地”向“目的地”的躍遷。
年輕人正在用腳投票重構旅行定義——避開網紅景點的人潮,他們在年輪裡觸摸時光,在星河下重置生物鐘。上猶縣精準捕捉這種價值轉向:溯溪登山激活多巴胺記憶,手作擂茶喚醒鄉土情結……
上猶縣“反向旅遊”出彩出圈,本質是縣域經濟對生態資本的創造性轉化。當綠水青山不再是背景板,而是可呼吸、可體驗、可傳播的沉浸劇場,那些曾被低估的“冷門秘境”,便成了都市人對抗現代性困境的首選之地。
綠硯築基
位於上猶縣梅水鄉的九曲龍溪谷,茶山疊翠間,圓形木屋如明月棲枝,茶葉形建築似新芽初綻。負責人藍峰指着初具規模的建築羣介紹說:“這裡將成爲一個讓都市人重拾童真的秘境。”童話樹屋、無動力樂園、茶田氧吧……這些設計不是在改造自然,而是在喚醒人與自然最原始的聯結。
近年來,上猶縣聚焦打造全國首個森系主題旅遊度假目的地,聚焦構建“一核一帶五區”全域旅遊發展格局,建設森林康養民宿產業集聚區、戶外運動及賽事產業集聚區,出臺民宿經濟、賽事經濟和夜間經濟發展的鼓勵政策和提振消費15條措施,開發汽車漂移、房車露營、康養度假等新場景,持續打響“森宿上猶”品牌,讓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旅遊休閒度假後花園底色更加鮮明。
基礎設施的日臻完善,是文旅產業騰飛的翅膀。當“一核一帶五區”全域旅遊的藍圖徐徐展開,當廈蓉高速、遂大高速等條條公路如血脈般連通景區景點,人們看到的不僅是對空間的改造,更是對時間的重新定義——讓遊客的腳步慢下來,讓心靈的體驗沉下去。免費旅遊公交專線、乾淨的旅遊廁所、便利的停車場、熱情好客的服務人員,這些細節印證了上猶縣打造“反向旅遊”目的地的創新升級。
2024年香港招商會架起金色橋樑,讓世界聽見上猶的澎湃脈動。當八份合作協議墨跡初凝,“引客入猶”戰略全面鋪開,這場招商會已超越單純的經濟敘事——既是資本與機遇的共鳴,更是文明對話的破冰之旅。贛深高鐵的貫通,讓上猶與大灣區形成“三小時生活圈”,這種時空壓縮帶來的不僅是客流,更是觀念的碰撞與融合。
從王陽明的心學,到陽明宿集項目的快速推進;從古老的森林小火車,到現代的國際垂釣基地。上猶的招商引資,不是在簡單地複製“他山之石”,而是在尋找傳統與現代的最佳結合點。當月簽約、當月開工的效率,展現的是上猶人民“時不我待、勇爭上游”的發展決心。
在上猶,每一處民宿都是生態文明的註腳,每一條公路都是開放發展的見證。上猶人深知,文旅產業不是對自然的征服,而是與自然的和解;不是對傳統的拋棄,而是對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當都市人在這裡找到心靈的棲息地,上猶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發展之道——既要金山銀山,更要綠水青山;既要經濟發展,更要詩意棲居。
品牌突圍
在深圳地鐵的匆匆人流中,一組來自上猶的山水影像讓都市人放緩了腳步。“森宿上猶”的詩意邀約,“來上猶·我氧你”的深情呼喚,如同穿越鋼筋森林的一縷清風,喚醒都市人對自然的原始渴望。陽明湖的瀲灩波光,五指峰的巍峨雄姿,雙溪草山的雲捲雲舒,在冰冷的站臺間構築起一個關於詩與遠方的想象空間。
當城市生活成爲一場“慢性缺氧”,山水上猶爲疲憊的都市靈魂發佈了一場“煙火暖心、時光慢煮”的森宿之約、提供了一處“呼吸的歸宿”。中山大學團隊研究發現,遊客在上猶居住一週後,血液攜氧量提升12%,皮質醇水平下降27%,睡眠質量改善率達89%。
爲順應當前消費新趨勢,上猶縣聚焦打造森林康養民宿產業集聚區、戶外運動及賽事產業集聚區和“微度假”旅遊目的地,打出了引客入猶、提振商圈、豐富業態、宣傳展銷等一系列提振消費組合拳,全力打造潮玩、露營、文創、懷舊等多元消費新場景,讓上猶成爲贛州“週末經濟”的首選地。
品牌傳播是一場心靈的對話。上猶選擇在深圳地鐵5號線、世界之窗等城市地標投放廣告,不僅是對客流量的精準把握,更是對都市人精神需求的深刻洞察。這些流動的山水畫廊,在人們通勤的碎片時間裡,悄然播撒着迴歸自然的種子。
山水無言,卻孕育着無限可能。南河湖湖畔的自行車道劃出優美的弧線,垂釣中心的浮標盪漾着悠閒的漣漪;高山茶園裡,採茶女的指尖翻飛間,飄散着典雅茶韻。上猶人深諳“四時有序”的古老智慧,以“春採茶、夏嬉水、秋賞楓、冬溫泉”的節律,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四季牧歌。
節慶活動是文化的活態展演。從露營季的激情澎湃到茶香旅遊季的浪漫唯美,每一次節會都是對客家文化的創造性轉化。特別是那首《你猶在我心上》,何沐陽筆下的詞句與徐千雅動人的嗓音,將上猶的山川風物昇華爲永恆的情感記憶,讓“鄉愁”這個哲學命題有了具體的落腳點。
在品牌建設的道路上,上猶人懂得:真正的吸引力不在於聲嘶力竭的叫賣,而在於觸動心靈的價值共鳴。當都市人在“森宿”的邀約裡體會到迴歸本真的喜悅,在“我氧你”的承諾中感受到被療愈的溫暖,上猶便不僅是一個旅遊目的地,更成爲一種生活方式的象徵,一種關於“詩意棲居”的當代詮釋。
文脈流觴
“地居萬山之中,山則百疊百蟠,水則九十九曲”。古人筆下的上猶,今朝依然煥發着天地靈秀。這裡,齊雲山擎起贛南屋脊的巍峨,草山鋪展塞外江南的遼闊,五指峰蘊藏神農架般的神秘。上猶的山水,是一部永遠讀不倦的自然詩篇。
在這片佔盡天時地利的土地上,81.8%的森林覆蓋率織就翠色錦緞,每立方厘米數萬的負氧離子釀造清新瓊漿。五指峰國家級森林公園的蒼莽林海,陽明湖國家4A級旅遊景區的澄澈碧波,共同構築起“中國天然氧吧”的生態殿堂。水質常年保持二類以上的清澈,恰似這片土地純淨的初心。
上猶大地的文明密碼,在天人合一的交響中漸次舒展:林海間穿梭的森林小火車吞吐工業煙雲,蓊鬱的贛南樹木園綿延生態年輪,燕子巖古川遺址封存地質史詩。這方客家文化原鄉里,時光窖藏着三重饋贈——古老智慧在榨油坊的沉香、木雕刀的遊走、竹篾絲的經緯間流淌;九獅拜象的圖騰舞動千年祥瑞,鐫刻門楣的家訓凝練族羣精神;而舌尖上的文明史,正以魚宴的豐腴、擂茶的渾厚、黃元米果的溫潤娓娓道來。當西晉摩崖石刻與蓮花古井共吟歲月長調,當“正卿第”的匾額、“大夫第”的照壁、“九廳十八井”的院落次第舒展,客家建築美學終在飛檐翹角間,完成了對天地秩序的虔誠應答。
綠色是上猶的鮮明特色,紅色則是上猶的永恆底色。上猶縣作爲革命老區和中央蘇區、湘贛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度成爲贛南河西地區革命鬥爭的指揮中心,這裡留下了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也留下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革命遺址和實物史料。上猶縣革命烈士陵園紀念塔上,由彭德懷題寫的“先烈之血澆成了革命之花”大字熠熠生輝;紅軍醫院舊址裡,百姓爲紅軍送物資、紅軍爲百姓治病等故事傳誦至今……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上猶縣以引客入猶獎勵辦法等政策爲筆,以賽事經濟、民宿經濟、夜間經濟等業態爲墨,在山水畫卷上書寫新時代的發展傳奇。中國匹克球巡迴賽的活力、環鄱陽湖自行車賽的速度、百萬聯盟杯垂釣賽的靜逸,共同演繹着“跟着賽事游上猶”的生動實踐。
全域旅遊的本質是人與自然關係的重構,是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平衡,更是現代人對詩意棲居的永恆追尋。當遊客在自行車賽道追逐落日,在垂釣中心靜待魚訊,在溫泉氤氳中放鬆身心,他們獲得的不僅是休閒體驗,更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的迴歸。這或許就是上猶縣“反向旅遊”最深刻的哲學啓示: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我們更需要學會與自然對話,在山水之間找回生命的節奏與意義。(陳洪明、黃傳章、賴含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