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臺灣 齊柏林衛星將升空
由國家太空中心主導研發的「福爾摩沙衛星八號」首顆衛星7日舉行起運典禮準備啓程前往美國,賴清德總統(左三)親自出席,並和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左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左)以及已故的齊柏林導演兒子齊廷洹(右三)等人一起合影留念。(趙雙傑攝)
福爾摩沙衛星八號爲臺灣首個自制衛星星系,共有8顆光學遙測衛星,預計2031年布建完成,其中第一顆衛星「FS-8A」由總統賴清德命名爲「齊柏林衛星」,7日自新竹國家太空中心起運、搭機送往美國加州,安排於第四季發射。太空中心說明,相較2017年的福衛五號,福衛八號解析度更高、可達小於1米,並以星系方式運作,每天可通過臺灣上空3次,使地表取像更頻繁、也更清晰。
昨天的起運活動,除賴清德總統、國科會主委吳誠文,已故導演齊柏林家人也一同出席。賴清德提到,福衛八號任務是「從高空守護臺灣」,與已故導演齊柏林精神相同,因將衛星命名爲齊柏林衛星,賦予其精神與靈魂。
太空中心說明,「福衛八號」包含6顆原始解析度1米的光學遙測衛星、以及2顆原始解析度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共計8顆衛星,自2025年起逐年發射,最終於2031年布建完成。本次的齊柏林衛星,將部署於距離地表561公里高的太陽同步軌道,透過地面影像後處理的方式,達到小於1米的超高解析度,可廣泛應用在國土規畫、農業監測、災害應變與環境保護上。
太空中心主任吳宗信表示,齊柏林衛星中的任務酬載、衛星電腦、電力控制單元、姿態與軌道控制次系統等關鍵元件與技術,絕大多數均由國內自主研發,自制率達84%、與國內33個產官學研單位合作,若衛星順利運行,合作伙伴可藉此驗證技術,衛星的元件與軟體亦可取得飛行履歷爭取國際訂單。
吳誠文指出,預估2035年全球太空經濟將達1.8兆美元,而臺灣在這波浪潮中,應憑藉資通訊、精密機械與電機的產業優勢,帶領國內業者共同進軍這個兆元市場,讓太空形成產業鏈,而不是單靠政府預算補貼,帶動經濟發展同時也強化國家太空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