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清代書法與皇權文化交織 「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得主獲15萬獎金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最大獎得主。(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位於桃園青埔的橫山書法藝術館(簡稱書藝館)、主辦「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簡稱論文獎),吸引國際研究者參與投件,收件數達70篇論文,經國際評審團歷經二階段審查,最大獎「橫山研究獎」,首獎獎金新臺幣15萬元,由臺灣簡欣晨「康熙皇帝的集字活動─從幾件董其昌(款)古詩十九首談起」獲獎。
橫山書藝館2日表示,獲「橫山研究獎」的臺灣簡欣晨「康熙皇帝的集字活動─從幾件董其昌(款)古詩十九首談起」,以宏觀的歷史視角與嚴謹的文獻考證,深入剖析康熙皇帝集字行爲與董其昌書風之間的關係。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國際評審團。(圖/桃園市立美術館提供)
不僅透過材料學與裝裱現象釐清疑點,更揭示了清代書法與皇權文化交織的複雜脈絡,充分展現學術洞見與論證深度。另外,兩篇優選獎,獎金新臺幣3萬元,由香港唐寧 「〈信行禪師碑〉作爲薛稷書跡的真確性與其背後的唐代政治、佛教及書法」獲獎,以碑刻爲核心,結合宗教、政治與時代書法觀,彰顯書法研究與歷史語境緊密扣連的特質。
另一篇優選獎則由中國趙衝「從僞作到經典小字本〈麻姑仙壇記〉的接受史研究」獲獎,聚焦於特定作品流傳過程,揭示從僞作到經典的轉化歷程中,人爲操控與文化接受的互動關係。3篇研究題材各具特色,皆展現了研究者嚴謹的方法論與新穎的觀點,爲書法研究開拓更爲多元面向與深度。
「第三屆橫山書法研究論文獎」將於2026年1月24日,於書藝館書藝講堂舉辦頒獎典禮暨論文發表座談會,期待透過發表與對談促進國際間書法研究經驗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