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戰後重建商機 益航 處分大洋-KY股權止血
圖/新華社
益航最新經營策略調整
散裝航運商益航權衡地緣關係緊張、國際局勢動盪,在經營策略做出重大調整,24日董事會決議出售轉投資子公司大洋-KY部分股權,考量大洋-KY已連續五年虧損,希望藉此減少集團受百貨事業虧損影響。
益航表示,旗下散裝航運維持良好獲利,且看好一旦俄烏等戰事告一段落,重建商機勢將帶動散裝航運,集團持續尋求擴建船隊做準備,因此決定調整營運結構因應。
益航去年合併營收48.49億元,稅後純損2.88億元,每股純損0.35元,已連續兩年虧損;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11.59億元、年減10.37%。
益航持有大洋-KY近6成股份,大洋-KY去年合併營收32.34億元、稅後純損5.11億元,每股純損2.62元,連續五年虧損;今年第一季合併營收7.96億元、年減12.59%。
根據益航2024年前三季財報,百貨業務貢獻營收66.6%,散裝航運貢獻營收佔比32.7%,租賃與投資事業佔0.7%。其中,航運事業稅前獲利約1.45億元,大洋稅後虧損約3.26億元,益航需認列約1.89億元虧損。
益航發言人林燕玲指出,目前大洋-KY處分案執行進度尚在初步階段,董事會決議聘請獨立專家出具價格合理性,及對顧東權益影響之意見書,後續出售方式包括洽詢潛在策略投資人,以及在公開市場出售。
益航指出,大洋-KY營運據點主要在中國大陸的大洋百貨受到疫情影響,虧損連連,加上疫後復甦不如預期,地緣關係緊張、國際局勢動盪等不確定性高。
爲使集團止血減損,集團自2023年起開始討論出售大洋-KY股權事宜,本次董事會通過後,希望藉由處分大洋-KY部分持股,引進策略投資人,管控風險。
大洋百貨目前在大陸有14家店,主要分佈在華南、華東、華北等9個城市。
目前益航有11艘自有散裝船,包括2艘輕便型、5艘卡爾薩姆型、4艘超輕便型,其中有2艘是2年以上長約、1艘放在POOL聯營池在現貨市場操作,8艘爲1年或以內的合約,讓公司有較穩定收入,分散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