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全球一級戰略海峽價值!荷姆茲海峽攸關電力與你我的荷包

荷姆茲海峽是目前中東地區原油與天然氣的唯一輸出航道。wikimedia commons by Jacques Descloitres

編按:原文刊載於6月23日,相關新聞進度以當時爲主,本文旨在觀念分享。

文/彭杏珠

近日,荷姆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成爲熱門關鍵字,對父執輩來說,這是揮之不去的夢魘。1979年海峽被封鎖,引爆第二次能源危機,全球通膨加劇、失業率上揚;豈知46年後的6月22日,美國總統川普一聲令下,攻擊伊朗的三座核設施,伊朗則揚言封鎖海峽,導致臺股今(23)日一度重挫逾400多點。爲何荷姆茲海峽如此重要?一文讓你看懂「地緣政治」的重要性。

臺灣時間6月13日早上8點,以色列假借「剷除伊朗核武計劃」的理由,宣佈發起「雄獅崛起行動」(Operation Rising Lion),出動超過200架的戰機,攻擊伊朗首都德黑蘭等地的飛彈、無人機工廠、軍事設施,以及納坦茲(Natanz)等核設施與濃縮鈾基地,成功斬首20幾名伊朗武裝部隊高級將領與14名以上的核科學家,堪稱伊朗史上最慘重的軍事衝突;伊朗隨即以牙還牙,報復以色列。

初期,國際關係專家一致認爲美國不會誤踩紅線,介入以伊衝突,豈知川普一聲令下,將兩國之戰升溫成全球的地緣政治風險;伊朗國會馬上通過「關閉荷姆茲海峽」的決議,只要經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拍板,即刻生效。

此消息一出後,全球股匯市隨即劇烈波動。國際油價率先反應,倫敦布蘭特原油(Crude Oil Brent)期貨價格23日開盤後,一度飆升5.7%,每桶最高曾觸及81.34美元;而西德州中級原油(WTI)盤中也大漲約6%。

根據美國調查公司拉皮丹能源(Rapidan Energy)的預估指出,一旦荷姆茲海峽通行受阻,油價可能會上升至每桶100美元以上;而摩根大通的預測更令投資人擔心,荷姆茲海峽封鎖下,國際油價恐飆漲到每桶120〜130美元間。

荷姆茲海峽掌控全球20%原油、30%天然氣的命脈

爲何伊朗揚言將封鎖海峽,各國都心驚膽戰?因爲荷姆茲海峽至關重要,該海峽位於波斯灣口,北邊爲伊朗,南邊爲阿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又稱阿聯酋)、阿曼,是目前中東地區原油與天然氣的唯一輸出航道。

荷姆茲海峽位置圖。取自wikimedia

根據彭博資訊的報導指出,2024年每日約有1650萬桶的原油通過荷姆茲海峽;另外,美國能源資訊局(EIA)的資料也顯示,每一天,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聯與伊朗都從這條海峽運出約2000萬桶的原油。

中東國家出口的原油、液化天然氣,都要經過這裡,荷姆茲海峽掌控着全球逾20%原油、30%天然氣的命脈。所以當美國轟炸伊朗的核設施後,在投資人的預期心理下,導致股匯市劇烈變動。

連距離德黑蘭6715公里遠的臺灣也受到波及。週一(23日)臺股開盤,加權指數一度重挫超過400點,臺積電盤中最低點來到1015元;最後加權指數大跌313.72點,以2萬1732.02點坐收、臺積電下跌35元,收盤價爲1020元。

臺股震盪走低,正是荷姆茲海峽不確定因素所帶來的衝擊。

不要以爲「以伊衝突」跟臺灣沒有關係。荷姆茲海峽對九成能源得靠進口的臺灣尤爲重要,有二成原油、二成五的液化天然氣都需要經過荷姆茲海峽,只要伊朗封鎖海峽,臺灣的能源安全立即受到威脅。

經濟部長郭智輝今(23)日在立法院報告時坦言,荷姆茲海峽若遭封鎖,油價「當然會漲」,經濟部已進行相關評估,目前每桶約在80美元區間,若漲到100美元會有對策,以及哪裡可以取得現貨?若再漲到120美元、140美元也有推估。

《彭博社》預測若兩岸發生衝突,全球經濟損失恐達10兆美元

其實,父執輩都經歷過1970年代的二次能源危機。而1979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機,正是伊朗封鎖荷姆茲海峽所致。當時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一舉推翻君主政權,導致中東的原油運不出波斯灣,每桶從15美元飆升到逼近40美元。

之後雖然也發生過一些石油危機,但總體來說,影響最大的就是1973年與1979年的兩次能源危機。

豈料,川普2018年祭出關稅戰後,國際情勢日益緊繃。今年元月20日,他再次成爲白宮主人,地緣政治風險則是有增無減,日前轟炸伊朗的核設施,更意外挑起「能源危機」的敏感神經。

尤其,臺灣所處位置頗爲敏感,臺灣海峽已被歸類爲一級戰略海峽,攸關自身安危,也掌控着全球經濟的命脈。這裡是南海地區國家航行到南亞、歐洲的捷徑,每年全球約有50%貨輪要航經此處,而容量前10%的大型貨船中,有88%要通過臺灣海峽。

至關重要的是,全球92%的高端晶片在臺灣製造,《彭博社》預測若兩岸發生衝突,全球經濟損失恐達10兆美元。

近兩年來,「地緣政治」的衝擊日益明顯,影響到每個國家、每個產業,甚至每個人的收入,堪稱牽一髮而動全身。

原本今年3月川普下令空襲葉門的胡塞組織(Houthis,又稱青年運動組織)後,紅海緊張局勢稍獲緩解,胡塞也暫停襲擊行經紅海的美國或與以色列友好的國家船隻。豈料,臺灣時間6月22日,美國攻擊伊朗的核設施後,支持伊朗的胡塞組織隨即對外表示,有可能恢復在紅海的騷擾行動,再次拉高了航運的風險。

殷鑑不遠,去年10月7日以巴衝突後,掐住蘇伊士運河咽喉(曼德海峽)的胡塞組織爲聲援巴勒斯坦,從18日起襲擊行經紅海與以色列友好的船隻,讓歐亞船隻無法順利往返,僅能繞道南非好望角航行,這正是航運股迎來新一波上漲的原因所在。

地緣政治已是必修學分!每個人都無法迴避

而曼德海峽之於胡塞組織,就像荷姆茲海峽之於伊朗一樣。

1869年,當蘇伊士運河落成後,終於貫穿了地中海與紅海,大幅縮短從歐洲到亞洲、印度洋之間的航行距離,而位於紅海咽喉處的曼德海峽,不僅是世界最繁忙的航道之一,更具有一級的戰略地位,胡塞組織正是實際的掌控者。

曼德海峽最窄處僅30公里寬,還被丕林島(Perim Island,火山島)一分爲兩個海峽,靠近亞洲的「伊斯坎德海峽」寬僅三公里,水深只有30公尺;鄰近非洲的「馬雲海峽」寬25公里,即便水深310公尺,卻分佈不少島礁,原本通行能力就頗爲受限,所以當胡塞在此發動攻擊時,多數船隻均紛紛走避。

荷姆茲海峽與曼德海峽頗爲相似,最窄處約34公里,還分割成兩條航道,每個航道寬約3.22公里,吃水淺,船隻易受水雷威脅;又緊鄰伊朗的陸地,伊朗想以飛彈攻擊或巡邏艇、直升機攔截,易如反掌。

自古以來,大國博弈下,小國被流彈波及在所難免,這也是地緣政治風險難以被預估與掌控之處。21世紀開啓至今,才邁入第25年,大小戰役不斷,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再到俄烏戰爭、以巴衝突(又稱加薩戰爭),以及近日的以伊戰爭……。

俄烏兩國纏鬥至今逾三年四個月,停火協議遙遙無期;加薩衝突也無和平落幕跡象,以色列從未停止攻擊,6月17日以色列的坦克部隊在加薩走廊南部城市「汗尤尼斯(Khan Younis),朝正在排隊領取援糧的平民們掃射,造成至少59人死亡、221人受傷,堪稱近期加薩戰爭升級以來最血腥的行動之一……。

毫無疑問,地緣政治已是每個人的必修學分!而各國領導人更是無可迴避,尤其是身處地緣風暴中的臺灣。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