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察加半島曾有規模9.0強震 1952年引發12公尺海嘯
▲堪察加半島發生規模8.8強震。(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俄羅斯堪察加半島東部外海在臺灣時間上午7時25分發生規模8.8強震,中央氣象署表示,該地區1900年以來共發生133次規模7以上地震,最大爲1952年規模9.0地震,曾引發高達12公尺海嘯。
氣象署指出,此次地震發生原因爲太平洋板塊向西北隱沒至鄂霍次克微板塊,屬於典型隱沒帶地震。歷史資料顯示,該區自1900年以來共發生133次規模7以上地震,當中有12次超過規模8,最大爲1952年規模9.0地震,曾引發高達12公尺的災害性海嘯。
氣象署表示,此次震央雖位於氣象署監測範圍之外,但透過接收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PTWC)資訊,搭配氣象署數值模擬系統進行研判後,分階段已依序於上午7時38分發布「海嘯消息」、8時23分發布「海嘯消息」、9時12分發布「海嘯警訊」、11時40分發布「海嘯警報」。
氣象署指出,根據預估,海嘯波自今天下午1時18分起陸續抵達臺灣沿海地區。以氣象署劃設的臺澎金馬沿海海嘯警戒分區來看,東南與西南沿海地區預估波高達0.3至1公尺,其餘地區則低於0.3公尺。
氣象署表示,爲提升災防訊息效能,並避免不必要恐慌,此次透過災防告警細胞廣播服務(PWS)所發出的「海嘯警報」,僅針對可能受到海嘯威脅的沿海鄉鎮市區(包含離島)進行推播,以精準將警報訊息送達真正需要避難的地區民衆,落實「精準告警、不擾民」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