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5|火山引擎譚待:今年收入翻倍,大模型的關鍵詞是普惠

在多重壓力之下,2024年中國經濟走過了“很不平凡”的一年,成績令人鼓舞。

作爲中國經濟工作的年度風向標,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備受關注。其中,要求2025年要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要打好政策“組合拳”;強調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並確定2025年要抓好大力提振消費、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等九大任務。

對當前經濟形勢怎麼看?2025年經濟工作怎麼幹?我們推出《向上·看2025》專題報道,邀請監管部門、知名學者和領軍企業家共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的信息和對2025年經濟的信心。

2010年中國IT(互聯網技術)領袖峰會上,BAT三家創始人李彥宏、馬雲、馬化騰同場激辯雲計算:李彥宏認爲雲計算是“新瓶裝舊酒”,馬化騰認同雲計算的作用,但作爲基礎設施可能要很多年,馬雲則堅信雲計算對阿里有極大用處。三位創始人的態度,決定了此後幾年三家公司在雲計算業務上的發展速度。

十餘年後,一向在業務探索上不設限的字節跳動也殺入該領域,旗下雲計算平臺火山引擎迅速成爲了國內增速最快的“一朵雲”。12月19日,在上海世博中心和煦的陽光裡,新京報記者獨家專訪了火山引擎總裁譚待,這位年輕的領軍者身着一襲黑衣,雖然在兩天的會議中頻繁登臺演講、會見,卻依然活力滿滿。他透露,今年以來,火山引擎的收入比去年實現翻倍增長。

“巨頭下場廝殺,MaaS(模型即服務)戰事進入白熱化。作爲新入局者,火山引擎給外界最深的印象就是兇猛、降價——今年5月豆包主力模型將推理輸入價格降至“釐時代”,12月火山引擎又讓視覺理解模型進入“釐時代”,甚至一度被貼上“價格戰”的標籤。

譚待在專訪中詳細解答了兩次降價的決策過程,以及是如何通過算法、軟硬件和工程的方法將大模型的價格“打下來”,並表示火山引擎從不賠錢換市場,也不通過投資來換市場。他不認同“價格戰”的說法,“平臺公司就像池塘裡的魚,未來魚能多大,都取決於池塘多大,我們要想盡量把池塘做大,而不是把別的魚吃掉。”

“對於全新升級的“豆包大模型”家族,他表示,謙虛一點可以打80分,多模態模型有更高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在專訪中,他還透露了火山引擎的人員結構和組織目標,對全新豆包大模型家族的打分,以及對大模型趨勢的預測。

火山引擎總裁譚待。受訪者供圖

迴應“價格戰”

火山引擎從不賠錢換市場,降價源於技術創新和規模效應

貝殼財經:今年5月豆包主力模型的推理輸入價格降到“釐時代”,12月火山引擎讓視覺理解模型進入“釐時代”,是如何將價格打下來的?

譚待:首先要講爲什麼要做這件事情,這個是很關鍵的。大家花這麼多的資源去做大模型的訓練,是爲了更多企業能把模型用起來,用起來之後,才能通過AI(人工智能)幫助更多個人和企業提效,特別是中小企業。這就是爲什麼我們要做“AI普惠”的工作。

當然對於to B(面向企業的)業務來說,它的商業模式很直接,所以不管再怎麼普惠,一定是要做到可持續,不能用虧損換規模。所以我們其實在技術上做了大量優化,既實現了大模型普惠理念,也能讓我們的業務做到有毛利。

貝殼財經:兩次降價的內部決策過程是怎樣的?

譚待:我們的目的是要做好AI(人工智能)服務,讓更多人用起來,同時也要保證自身業務可持續。這裡就有兩個限制條件,一個條件要求我跟開發者、企業瞭解他們在使用過程中對成本的痛點在哪裡,價格降到多少,他們就能用起來。

另一方面,火山引擎自己也來算,我們通過技術優化能把成本打到多低。這兩個值的中間段就是火山引擎可以定下的價格。

貝殼財經:有人說你們打“價格戰”,你怎麼看?

譚待:不能這麼來講這件事,我們更重要的是做AI普惠,對不對?我們做這件事(降價)並不是考慮市場競爭,因爲這個市場目前的開發程度也就是千分之一,還有99.9%沒有開發。昨天我公佈的日均token使用量是超4萬億,這其實並不大,幾年以後,可能日均token使用量就能到百萬億,所以這個市場還是很早期。

談收入增長

今年以來火山引擎收入比去年增長翻倍

貝殼財經:阿里財報披露由AI帶來的收入增長是三位數的,火山引擎這個數據是怎樣的?

譚待:5月以來,我們光日均token使用量增長就超33倍,這就是四位數增長,token的使用量就是實在的收費標準。

回到火山引擎本身,第一個我們把規模優勢放大了,第二個我們在AI上的投入是堅定的,所以整個火山引擎整體都漲得非常好,增速是三位數。

貝殼財經:多大的三位數增長?

譚待:翻倍吧。

貝殼財經:有觀點認爲Web、數據和AI分別是雲計算行業的三次浪潮,你覺得火山引擎能否通過這次浪潮,實現對國內頭部雲計算企業的超越?

譚待:我更願意用雲1.0、2.0來劃分。雲計算行業第一次浪潮的核心原因是在線化,在線化能分爲PC(個人電腦)、移動互聯網和IoT(物聯網)等階段,在線化積累了很多數據,但數據價值可能只發揮了1%到5%。第二次浪潮就是因爲智能化,就像我們常說的“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智能化不止能發揮出數據的價值,還能端到端的做很多事。我認爲未來10至20年都很重要,也就是雲2.0階段。

貝殼財經:火山引擎能利用這個機遇彎道超車?

譚待:都升級到2.0時代了,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線,就不存在彎道了,大家都要使勁跑。1.0階段取決於部署規模,規模大就能帶來成本降低、彈性增強。2.0階段會讓大家都走得更快,這個機會是對所有人開放的。

貝殼財經:字節內部對你是否有相關的OKR(即目標與關鍵成果法)要求?長、中、短期的目標是什麼?

譚待:OKR最重要的是Objectives,也就是目標。我們的目標是用技術服務企業,讓它們降本增效、加速創新,只要能做到,雲計算的業務天然就變大了。我們更多強調自驅,我自己寫我的OKR,寫火山引擎十年的BP(商業計劃)。

貝殼財經:明確了目標之後,火山引擎的人才和經費將要怎麼分配?

譚待:想要把雲計算和AI做好,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人是少不了的。火山引擎幾年前剛成立時,雖然收入規模小,但研發投入非常大,我們就是照着未來1000億(收入)目標去投入研發的,所以目前產品和研發團隊在小1萬人。銷售、運營是規模化團隊,做多大規模就招多少人,規模化團隊目前加起來大概有1000人。火山引擎也會成立本地化團隊,相當於客戶在哪裡,團隊就在哪裡。火山引擎的實施和交付則更多依靠合作伙伴,我們自己會少做一些。

給“豆包”打分

謙虛一點打80分,多模態模型有更高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貝殼財經:你曾表示“不急於推出只有30分的大模型,核心是賦能其他人做這件事。”你給這次換新的豆包大模型家族打多少分?

譚待:打80分,謙虛一點。

這次有幾個大的更新,第一個,我們推出了視覺理解模型。第二個,我們的語言模型豆包PRO(專業版)也有非常大的提升,特別是在企業生產力相關的辦公產品裡,比如複雜指令的遵循,綜合任務的處理,然後數學邏輯、推理能力等,整體上已經對齊了 Gpt-4o(OpenAI發佈的語言模型)。最後,我們在很多垂直領域,比如文生圖、音樂模型,其實都有進一步的升級。

貝殼財經:最近國內幾家大廠的動作比較分化,百度文心一言和阿里通義千問都在深耕大語言模型或者基座大模型,而字節、快手、騰訊等都在做AI(人工智能)生成視頻,這是爲什麼?

譚待:其實我不太能猜測他們的想法,只能說一下我的想法。以終爲始地看問題,企業做大模型是爲了輔助人去做各種事情,人做事情的時候需要很完整的能力,包括語言、視覺、創作甚至完成更復雜的指令。這就需要模型具備多模態能力,才能端到端地幫個人創業者和企業去解決具體的問題,也纔能有更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貝殼財經:很多雲計算廠商都在投資AI大模型企業,一般是給“一部分投資款+一部分算力”,火山引擎是否有類似的計劃?會採取怎樣的計劃構建生態企業?

譚待:我認爲用投資來換收入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我們也有投資團隊,但我們更多是做戰略投資,比如說被投企業的能力,是火山引擎整體對外服務比較重要的能力,我們就會進行投資。

貝殼財經:這幾年大模型企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2025年會有哪些趨勢?

譚待:我認爲這幾年乃至未來模型的訓練量每年還是會增加的,但把應用做起來也很重要,不然前期投入的資源可能就浪費了,最後應該是應用的市場空間要比訓練的市場空間大5倍左右,投入才能算得正。做好應用則需要好的模型、需要AI普惠,這是我們雲計算企業要做的事情。所以我覺得2025年更適合去推好的模型,我相信2025年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會涌現更多AI應用,不管是to C還是to B的。

同題問答:

貝殼財經:2025年,你的企業在業績增長、產品創新、業務線有何戰略發展目標?

譚待:2024年因爲我們推出了更好的模型、更低的價格,所以看到了應用量的爆發。但我認爲,目前大模型的應用還只能摘一些低垂的果實,能輔助人類解決的任務也比較簡單。明年我們一方面會讓更多人用好大模型,同時希望嘗試用大模型幫助人類做更長時間的任務,做真正複雜的Agent(智能體)。

貝殼財經:2025年你個人有哪些新期待?

譚待:世界和平,這很重要。世界和平,經濟就能發展,技術就能進步。

新京報首席記者 白金蕾 記者 韋英姿

編輯 陳莉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