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警惕四大詐騙套路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當師生和家長們忙着籌備新學期開學事宜時,電信網絡詐騙的“黑手”也悄然伸向校園。日前,記者從深圳市反電信網絡詐騙中心獲悉,截至8月21日,全市已接報在校師生被騙警情1045起,其中市教育局直屬院校89起,高等教育院校324起;被騙人員中教職人員137人,學生908人。爲守護市民羣衆的財產安全,本報梳理開學季高發詐騙類型,拆解騙子的“僞裝術”與“話術陷阱”。
繳費通知類
僞裝老師微信號,誘導轉賬
劉女士的女兒即將轉學入讀,平時她通過QQ班級羣與老師保持聯繫。某晚劉女士收到“班級老師”的QQ私聊消息,通告原QQ班級羣將解散,需加入新釘釘羣溝通。因對方頭像和暱稱與班級羣中老師一致,劉女士沒有過多留意,便掃碼加入釘釘羣並添加“老師”釘釘號。對方以“新生入學需交納體檢費95元、資料費100元”爲由,誘導劉女士轉賬,之後又以“購買校服”爲由要求再次轉賬。
套路解析:開學季常有詐騙分子混入“班級羣聊”,通過改頭像、暱稱冒充學校老師、班主任或家委會成員,以繳納學雜費、資料費、補課費等爲由,羣發或私聊家長實施詐騙。深圳警方表示,當接到自稱老師或熟人要求轉賬的信息,務必電話或當面覈實。
兼職刷單類
蠅頭小利爲餌,大額詐騙收尾
陸老師刷“小紅書”被拉入羣聊,羣內以“購物返利”爲誘餌,引導其關注認證主體爲村委會的公衆號。對方以“綠色兼職”爲名,要求陸老師通過網上購物平臺刷單並承諾返現。最終,陸老師被誘騙多次轉賬購買機票、會員卡等,累計損失10萬餘元。
套路解析:詐騙分子通過互聯網通訊軟件傳播“刷單業務”,引導受害人刷單,最後提高刷單金額,以各種藉口要求受害人持續投入,拉黑完成詐騙。深圳警方提醒“刷單、刷信譽”都是違法行爲,不是正當兼職,不要被小利誘惑。
校園貸款類
徵信威脅,誘導轉賬
小楊接到自稱中國銀聯工作人員的陌生電話,對方告知小楊的校園貸信息未註銷會影響徵信,可以通過他們指引關閉渠道。小楊掃描對方發來的農業銀行App二維碼,轉賬4999元至指定賬戶後,察覺不對遂前往派出所報警。
套路解析:針對學生常見的騙術一是“獎學金”詐騙,二是註銷“校園貸”詐騙。深圳警方提示,學校或資助機構不會索要銀行卡密碼或要求ATM操作,以發放獎學金爲由要求提供密碼、驗證碼或轉賬的一律是詐騙。
冒充熟人微博類
克隆賬號,緊急求助詐騙
23歲的周先生收到“大學室友”微博私信,稱出國急需代付機票尾款1.2萬元,對方精準復刻室友頭像、簡介及近期互動記錄,並附上僞造的航空公司“支付鏈接”。周先生轉賬後發現“室友”賬號是克隆的,錢款流入虛擬幣洗錢平臺。
套路解析:詐騙團伙扒取微博隱私克隆賬號,以“支付超時”“系統故障”等話術誘導掃碼轉賬。深圳警方提示,市民接到朋友求助信息,務必直接電話或視頻確認;支付設置24小時延遲到賬;凡涉及“代付”“掃碼付款”立即拉黑並報警。
深圳晚報 記者 伊宵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