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防獼猴 高雄設防治平臺
高雄壽山的臺灣獼猴也迎來「開學季」,高雄市農業局結合中山大學及鼓山地區國中小學,推動「臺灣獼猴資料分享平臺」,邀請師生以公民科學方式蒐集獼猴出沒時間與地點,建立防治基礎資料。(高雄市農業局提供/林雅惠高雄傳真)
高雄壽山的臺灣獼猴也迎來「開學季」,高雄市農業局結合中山大學及鼓山地區國中小學,今年起推動「臺灣獼猴資料分享平臺」,邀請師生以公民科學方式蒐集獼猴出沒時間與地點,建立防治基礎資料,讓校園成爲人猴共存教育的重要場域。
農業局指出,臺灣獼猴原爲保育類野生動物,2019年因數量回升調整爲一般類,但因長期人爲餵食及棲地與市民活動範圍重疊,獼猴常下山覓食,透過資料平臺可更精準掌握活動情況,制定有效防治策略,降低人猴衝突。
爲迎接新生,農業局與臺灣獼猴共存推廣協會到校園宣導獼猴習性與應對方式,包括遇到威嚇時保持冷靜、不尖叫、不直視、避免外露食物,並儘量減少使用塑膠袋,降低被獼猴誤認爲有食物的風險。
高市府統計,2025年1至8月高市獼猴騷擾通報64件,略低於2024年同期的85件。協會秘書長林美吟表示,獼猴與人類生活圈重疊,透過校園宣導,學生可學會正確應對並培養尊重自然的態度。農業局長姚志旺指出,獼猴是壽山象徵,爲宣導正確應對猴羣、維護人身安全並與自然共生,呼籲在地民衆一同加入「臺灣獼猴資料分享平臺」。
同爲猴羣出沒熱區的中山大學2024年曾試辦「獼猴掠食補償學生措施」,1學期共受理17件、補償金額1107元,但因申請需求不高未再續辦。
中山大學表示,透過新生訓練宣導「食不露白」及加裝防猴紗窗、加強宿舍結構,猴羣搶食及破窗入侵案例已逐漸減少,另爲維護師生安全,也安排專人定期巡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