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佈局烏克蘭重建? 陸宣佈從烏進口豌豆、野生水產品
▲大陸將從烏克蘭進口豌豆及野生水產品。(圖/翻攝自大陸駐烏克蘭大使館公衆號,下同)
記者陳冠宇/綜合報導
俄烏戰事未歇,大陸駐烏克蘭大使馬升琨6日會見烏克蘭農業政策與食品部部長科瓦利、食品安全與消費者保護署署長特卡丘克,雙方共同簽署協議,確定大陸將從烏克蘭進口豌豆及野生水產品。此前有外媒指出,大陸正爲烏克蘭戰後重建悄然佈局,而烏克蘭的糧食、礦產等或可換取大陸援建基礎設施。
大陸駐烏克蘭大使館發佈消息,馬升琨代表大陸海關總署與特卡丘克簽署《烏克蘭豌豆輸華植物檢疫要求議定書》和《烏克蘭野生水產品輸華檢驗檢疫和衛生要求議定書》。
馬升琨積極評價中烏農業領域合作,表示議定書籤署將進一步擴大兩國農產品貿易合作,豐富中烏戰略伙伴關係內涵。中烏農業領域合作互補性強、潛力大,中方願與烏方進一步加強相關合作,造福兩國人民。
科瓦利表示,大陸是全球最大的農業進口國,也是烏克蘭第一大貿易伙伴國,是烏農產品出口重要方向,相信簽署有關議定書將有力促進兩國農產品貿易。烏願儘快實施兩種農產品對華出口,並逐步增加對華農產品出口種類。
德國之聲近日引述德國《商報》評論指出,中國企業已經悄然開始爲烏克蘭戰後重建佈局,基輔當局必須要密切留意北京在這個問題上的動機與角色。
《商報》這篇文章稱,在戰爭前,烏中貿易一度蓬勃發展,烏克蘭向中國出口糧食和核反應堆部件,同時進口大量機械以及消費品。作者建議,烏克蘭不妨在戰後重建問題上效仿伊拉克與中國的「石油換重建」模式,推出「糧食換重建」方案。
文章還說,「烏克蘭的糧食、礦產、甚至航空技術都可以當作與中國緩解緊張關係的價碼,換取中國援建基礎設施。烏克蘭似乎不太可能簽署一份影響如此深遠的協議,但是中國企業在可再生能源等關鍵領域擁有主導地位,所以基輔從一開始就排除中國參與是不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