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頁岩氣 成本、政治風險雙高

外媒曝光中油正在接洽收購美國的頁岩氣田。圖爲美國一處頁岩氣井。(美聯社)

傳統油氣VS.頁岩油氣比較

外媒曝光中油正在接洽收購美國的頁岩氣田,讓臺灣在與川普政府關稅談判時具有政治籌碼。但是頁岩油氣開採成本高於傳統油氣,且容易受原油價格高低拖累,專家直言風險大,需作好評估。另外,換黨執政的「政治風險」,是中油投資要注意地方。

頁岩油與頁岩氣,早就存在頁岩層中,但直到10幾年前,水平鑽探與水力壓裂技術成熟才大量開採。美國現在是頁岩氣蘊藏量與開採量最大國家,中油尋求到當地投資有跡可尋。

不過,頁岩氣(油)每桶平均成本在40到70美元間,比傳統油氣20到40美元來得高,且受國際油價連動衝擊。幾年前原油大跌時,許多頁岩油井就暫停開發或倒閉。美國頁岩氣業者就曾說過,「油價跌到60美元時,沒人能賺錢」。

一位能源專家指出,頁岩氣開發高回報伴隨高風險,且開採壽命不如傳統油氣礦區長,投資須作好評估。淡江大學經濟系教授廖惠珠直言,頁岩油氣易受傳統油氣市場行情影響,風險較高,如果國際油價大跌,可能大虧。

但她還是肯定中油投資頁岩氣油,一來公司需要擁有自主油氣源,二來公司規模夠大,有一定的風險承擔能力。但廖惠珠提醒,除成本外,還要擔心的是「政治風險」。現在川普支持開採化石燃料,反對綠能,但如果改天換民主黨執政,政策就可能調整,相關頁岩氣田投資計劃難免變動,是中油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