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老爸李峻淯和金牌兒子李洋

李峻淯(右二)卻是以實際行動,成爲李洋(左一)的心理靠山。(李峻淯提供)

《眷戀之村》第五期直擊臺南水交社文化園區

2024巴黎奧運羽球男雙李洋、王齊麟二度摘金,寫下世界紀錄,人稱「李爸」的李峻淯全程見證榮耀時刻。李爸比李洋更早迷上羽球,他帶着一雙子女走進羽球世界,穿針引線當開路先鋒與軍師,傳承愛與紀律的金牌戰術。

羽球改變了父子的人生,激情過後,李峻淯不忘鼓勵李洋持續爲體壇與金門家鄉盡一份力,幫助更多中華健兒勇敢追夢。

單打雙不打 古寧頭童年歲月

和李峻淯約在工作地點央行做採訪,午休時,還未套上駐警隊制服、穿着帥氣皮夾克的他,被洽公民衆一眼認出,直呼:「這是金牌冠軍爸爸,虎父無犬子,父子長得一個模子刻出來!」逗得男主角笑瞇了眼說:「我小時候,金門基本上是連羽毛球都沒看過的,否則金牌不用等兒子拿。」

今年63歲的李峻淯,出生金門古寧頭農家,家有4男2女,在手足中排行老幺。父親在他國一時因過度操勞去世,爲了幫不識字、只能靠種花生、高粱或下海採蚵的寡母減輕經濟重擔,李峻淯國中畢業就報考衛士隊,民國70年考上憲兵學校(軍官)專修班41期。

「父親生前並非軍人,之所以選擇投筆從戎,除了幫家裡增加收入,很大一部分也是保家衛國的榮譽感。」當年兩岸關係緊張,金門前線古寧頭烽火連天,李峻淯從小經歷「單打雙不打(民國47年發生823砲戰後,每當單號夜晚7點至9點,對岸的共軍便開始對金門砲擊,直到民國68年中美斷交才停止砲擊)」的日子。他苦笑回憶:「砲彈不長眼睛,有時同學的位置突然空了,大家也不敢多問,基本上房子被打爛都算小事,只要人還活着就好。」

李峻淯在校成績優異,畢業後被分發到七海官邸,負責保護蔣經國總統。當時值勤地點分爲山上與山下,菜鳥時期被分到山上,他幾乎天天與鳥爲伍,仍一刻也不敢鬆懈,遇上聯指部長官應變處置測驗」,應變能力機警,奪得第一名獲賞識,被調派到山下官邸管制道路、擔任勤務,「從看鳥到看人,離元首僅2公尺距離,當年連眷屬都要做身家調查,突顯忠貞的可貴。」

允文允武 綽號「沒心臟的人」

要做就做最好的,允文允武的李峻淯,不論成績、體能、表現與操守皆備受肯定,在官校擔任實習連長,同學們暗地裡幫他取了「沒心臟的人」綽號,意指他跑速驚人無人能及,退役前是國防部警衛大隊的拳術教官。軍旅生涯如魚得水,但李峻淯不希望人生止步於此,24歲以上尉拳術教官退役,轉任央行駐警隊。

「以前24小時輪調勤務,時間無法自己掌控,轉到央行後變8小時上下班制,纔有比較多自己的時間與空間。」李峻淯不因退役而放鬆,對自身體態要求嚴格,但光跑步太過枯燥,於是想尋找另一個可以發揮體能的運動。25歲時接觸羽球,李峻淯起步雖晚,但軍人不服輸的性格,逼着他用意志力與速度追趕和年輕對手的巨大落差,後來甚至有幸和前印尼國手、時任土地銀行教練楊緯鎮學習切磋。

隨着投入越多,李峻淯發現羽球運動的多重附加價值,除了強健體魄、舒解工作壓力,還能以球會友,無形中拓展人際關係,加入央行羽球社團,逐漸成爲全隊主力,還帶着一雙兒女李洋與李芷蓁接觸羽球,甚至親自指導,讓兄妹倆產生興趣。

李父三遷 當兒子開路先鋒

爲了提升李洋的實力,李峻淯不惜當起現代孟母,小學五年級幫兒子轉學,加入臺北市社子國小羽球校隊。「一般是小學二三年級加入校隊,李洋起步晚了別人3年,他一路辛苦追趕,每天清晨5點,我就從中和送他到社子國小練球,放學後再練到晚上9點。」國中一年級,更是爲了爭取對李洋最有利的球隊資源,不惜轉了3所國中,被羽球界封爲「李父三遷」,直到國二轉入中山國中才穩定下來,和金牌搭檔王齊麟成爲同學。

李峻淯坦言:「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我沒有辦法幫李洋打球,但提供孩子最適合的環境是家長的責任,只要我們的人脈、經驗與判斷能幫孩子一把,我一定全力以赴。」大隻雞晚啼的李洋,高二時練球過度造成足底筋膜炎,同時又面臨升不上甲組球員的雙重壓力,知子莫若父,李洋高三時,李峻淯不惜使出激將法,重嗆兒子「你不是這塊(打球)料子。」

李峻淯的話看似決絕,但外人有所不知的是,早在李洋高一時,他就曾私下拜訪合作金庫羽球隊總教練,盼爭取提攜愛子的機會。或許是父親的激將法起了作用,連睡前腦中仍在想戰略的李洋,終於在上大學的前一刻,壓線升上甲組,並進入合庫羽球隊。

回饋故鄉 懂得分享與付出

羽球講求團隊紀律,李峻淯從不過度介入球隊管理,唯一但書是每年暑假第一個星期教練必須准假,讓李洋隨家人返鄉金門探望阿嬤。2018年,一路充當軍師的李峻淯,建議兒子每年提撥20%獎金收入,投入培養金門在地體育選手與弱勢家庭急難救助,回饋家鄉與社會。「陪着李洋一路走來,我太清楚經濟是支持職業選手的重要支柱,李洋得到金門很多幫助,我要教育孩子懂得分享與付出。」

不同於多數國手選擇就讀體大,乖巧的李洋也聽從父親建議,苦讀考上國立臺北商業大學企管系,一度面臨課業與球隊蠟燭兩頭燒。「張系主任和孫教練很幫忙,建議他轉到夜間部修課,白天在天母練球,5點結束後衝回學校,6點半上課到9點半。後來他進入左營訓練中心,白天接受國手培訓,晚上繼續跟教授一對一上課。」過程中,李洋不是沒有動搖過,李峻淯透露:「他大一到美國比賽,剛嶄露頭角,被美國記者誇讚雙打速度跟子彈一樣,國體想挖角,開出每個月給他6千元獎助金,14天賽後返臺,他就跟我開口提這件事。」李峻淯以「父子鬥智」形容這段拉鋸過程,最終李洋拗不過爸爸的堅持,只能發揮金門子弟的韌性,付出雙倍努力兼顧學業與球技。

父愛如山 轉換視角拓格局

不怒而威的李峻淯,刻在骨子裡的軍人魂,常不自覺成了孩子心中的嚴父,殊不知,金牌老爸連育兒都有階段性戰術謀略。(全文請見《眷戀之村》第五期;更多精彩內容請下載《翻爆》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