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品委商經營 官兵怨迷彩服、野戰靴常缺貨

國軍推動官兵個人裝備優化,改採委商經營,但實施以來,官兵抱怨不少,例如迷彩服、野戰靴等常缺貨、部分品項價格離譜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年前國軍推動官兵個人裝備優化,改採委商經營,每人每年有九八六○元的採買點數。然而實施以來,官兵抱怨不少,例如迷彩服、野戰靴等重要品項常缺貨、部分品項價格離譜、同品項不同軍種卻價格不一等。立委因此要求,通用品項應有共同售價,長期缺貨廠商必須計罰,更要停止年底逼基層「消化點數」。

國民黨立委徐巧芯上週質詢,國軍自二○二一年起,採行服裝供售站委商、網路下單、點數扣抵模式,但仍出現離譜狀況,例如毛巾的市價通常不到五十元,卻只提供有品牌的選項,陸海空軍各要一一○、一○○、九十元,人數最多的陸軍反而最貴。又如陸軍雨衣,大衣式與兩件式各要二九○○與二七○○元,不僅高於市面行情,也比款式相同的空軍多了一一五至八三○元。更糟的是,許多常用品長期缺貨,到年底點數若沒花完又得寫報告,只好去買沒必要的東西,讓基層倍覺剝奪感。

她因此提出,國防部對於跨軍種的規格相同品項,應作到同品同價,並開放官兵可在App上跨軍種比價;對於熱門品項訂定缺貨天數標準,一旦超過就裁罰或替代;剩餘點數可沿用一年或換爲現金券,杜絕「逼花」;公佈採購規格、驗收標準、議價紀錄與利潤上限,必要時請審計單位進場;清查是否有不當綁約、指定品牌、圖利的疑慮,若有就移送調查。國防部長顧立雄當場未具體應允,但承諾回去會檢討。

這個話題在軍中引起廣大回響,許多官兵到徐巧芯臉書留言表示「質詢打到痛點」、「還好沒被罷免」。記者詢問官兵的普遍意見是,供售站最常缺貨的,不是運動鞋、內衣之類軍民通用品,而是部隊出操要用到的迷彩服、戰鬥靴,往往有點數,卻無法使用。也有官兵指出,前幾年國軍改用綠色麂皮戰鬥靴,當時品質甚佳,這幾年配發的新靴子,防滑與耐用度明顯退步,許多人寧可另外花錢到外面買同款式靴子。

國軍服裝供售系採各軍種分別開標,目前海空軍各由新光、生活工場供應,陸軍剛於本月中決標,由臺南企業與斐樂公司共同勝出。

一位軍旅生涯長期留美的退將說,美軍官兵個裝也是在供售站(PX)採買,但不同於國軍是得標廠商一家提供,而是隻要通過合約規範的廠商,產品都可以上架,官兵有多種品項可選擇,產品間仍有市場競爭,自然不易發生離譜價格與差勁服務。

徐巧芯表示,國軍的副食品供應,目前正是採取多家廠商供貨,規格必須符合統一規範的形式,服裝供售站未來也可往這方向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