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不能讓網絡水軍渾水摸魚

“好評”原來是刷出來的,“差評”無故消失原來是有人動了手腳……據報道,小紅書、閒魚等平臺成水軍接單重災區。“刷手”們根據中介提供的圖片和文案,在商品“收貨”後發佈頗具誘導性的虛假好評。除了僞造客戶刷單,爲出現負面評價的品牌“洗白”,纔是他們獲利的重點。

從調查看,網絡水軍手段升級,不斷規避監督和打擊。比如,通過某些特定的暗號,在網上大量招募水軍、發佈刷單接單的帖子。通過招募普通消費者,僞裝成“已購用戶”,在評論區發佈中介指定的頗具誘導性的虛假好評。此外,水軍們開拓“舉報業務”這種新生意,利用互聯網平臺治理規則進行反向操作,通過威脅封號來敲詐勒索,進行牟利。調查顯示,永久封掉一個微信號,只需108元。

梳理網絡水軍黑色利益鏈,可發現這條鏈上有“水軍中介”公司、有僱傭者,還有“金主”,當然還包括爲了整體流量和利益,在暗中撮合刷評、控評模式的個別正規平臺。

有組織地刷分控評、刷量增粉、刷榜拉票、刷單炒信等行爲嚴重危害網絡生態,破壞社會互信,傷及市場誠信體系,不可任其亂作爲。如此種種,都意味着必須升級打法,優化監管手段。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才能取得顯著效果。

衆所周知,在互聯網時代,直播人氣、好評率、點贊量等數據往往是消費者判斷商品質量的直接依據。而一旦在這方面造假,不僅誤導消費者,還可能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因此,監管部門一直對此緊盯不放。

從下架關閉網絡水軍網站平臺,到打擊組織招募網絡水軍人員行爲,從嚴管刷評刷單漲粉等推廣服務,到查處利用新技術新應用實施流量造假……監管部門一直保持打擊力度,旨在長效治理機制。

公安機關明確指出,一些水軍的不法行爲,嚴重影響、擾亂社會正常經濟秩序,已涉嫌刑法裡的非法經營罪。這也說明,建立網絡水軍長效治理機制,需要強化行政處罰與刑事打擊銜接配合,形成各部門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只有進一步發揮規則制定、技術升級、功能調整、產品優化等創新手段,推出全鏈條、體系化治理措施,才能讓網絡水軍不敢渾水摸魚。(餘心萍)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