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正義下的代價?房地合一稅收驟減35% 引發熱議
房地合一稅收6月年減35%,網友有人冷酸「討好空空的下場就是沒稅收」,也有人認爲只是迴歸正常水位。圖/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最新統計顯示,2025年6月全國房地合一稅收僅42.6億元,年減幅度達35%,今年上半年累計237億元,也比去年同期大減19%;在六都與新竹縣市中,僅新北市逆勢成長,上半年收59.2億元、年增12%,連續四個月超越臺中,成爲「繳稅王」。
其餘縣市則普遍衰退,臺北市年減24%,桃園市年減29%,新竹縣市甚至腰斬一半。
對於稅收驟減,不少網友冷嘲熱諷,「難怪上面不太高興」、「討好空空的下場就是沒稅收又沒選票」、「怪金龍準就對了」。
也有人認爲只是迴歸正常水位,「不是啊,稅收之前都是超徵,現在少個20-30%纔是正常區間吧」、「是之前太狂啦,也算是預支未來稅收」。
還有人擔心會衝擊到公共建設,「全國很多重大建設、捷運工程都要被影響了...?」、「難怪政府喊沒錢」。另一方面,也有調侃聲音,「好心到替政府擔心稅收減少?原來這裡很憂國憂民?」、「錢跑去股市,政府也能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