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世代/任防詐大使 譚艾珍自嘲現在多了警世功能
譚艾珍祖孫三代同住,她展現長輩智慧,認爲「人老要服老、家中換領導」。圖爲她擔任防詐大使的活動照。圖/譚艾珍提供
我們身邊總有些人即使遭遇不好的事,仍選擇對這個世界溫柔以待,譚艾珍就是最佳例子之一,她在被詐騙後選擇勇敢站出來,擔任臺南市防詐大使,她說,自己的任務不是隻有宣導防詐,最重要的是鼓勵受害者站出來,被詐騙是重大創傷,但社會輿論習慣檢討受害者,造成受害者不敢出聲,「但隱瞞只會更痛苦,把事情說出來反而是很好的心靈療愈。」
譚艾珍爲擔任防詐大使做很多功課,她說,受害者的創傷有三大來源,詐騙集團、親友嘲諷以及自責,「但受害者最氣的不是詐騙集團,反而是自己,受害者會不斷經歷新的自責。」她去年從九月被騙到十一月說出來,這段時間每晚重複倒帶整個過程,內心產生強烈自責,怪自己爲什麼沒發現破綻,本來沒打算公開,但去年十二月,臺北市內湖區一對母女因被詐騙而輕生,讓她決定以自身經驗提醒大家。
「我媽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歐陽靖說,母女倆的人生一路經歷風風雨雨,有些看起來不好的經歷,其實是一個機會讓她們成長,例如她青少年時期罹患憂鬱症,後來發現自己的經歷可以幫助到別人,媽媽被詐騙這件事也一樣,這個經歷讓她有機會爲社會做事。
譚艾珍說,被騙後一度怪自己生活太單純,覺得以後應該要繃緊神經、處處提防,但這又違揹她的本性,反而是歐陽靖要她保留原本的善良與樂觀,因爲這是譚艾珍的快樂源頭,只需要多一份警覺心就好,不必否定原來的自己。
「我這樣一個阿嬤現在還多一個警世功能。」譚艾珍哈哈大笑,很多民衆會把她的新聞傳給父母看,強調「連譚艾珍都被騙,你們要更小心。」但她提醒,長輩反而不是最容易被詐騙的對象,根據臺南市刑警大隊犯罪預防科的資料,有三種人最容易被詐,首先是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再來是愛心志工,以及埋首於某項領域的專業人士,沒有時間關心日常生活資訊,反而容易被詐,民衆務必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