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最有感急事難事,溫州推出“爲企辦實事十大項目”

做優企業“辦不成事”兜底服務;“數據得地”服務企業300家以上,供地1萬畝……聚焦企業最有感的急事、難事,溫州市日前發佈2025年“爲企辦實事十大項目”,涉及拓展市場、減負降本、優化供地、規範執法等十個方面,計30條具體舉措。

溫州是民營經濟的重要發祥地。據市統計局的數據,2023年當地民營經濟擁有全市93.6%的企業數量、貢獻約90%的稅收、提供92.8%的就業崗位。當年底,全市擁有各類市場主體141.3萬戶,其中私營企業42.1萬戶,1992年以來年均增長20.7%;個體工商戶98.2萬戶,1981年以來年均增長12%。2018年10月,溫州率先啓動新時代“兩個健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先行區創建行動。

2月19日,溫州市委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浙江省副省長、市委書記張振豐強調,民營經濟是溫州經濟的最大特色和最大優勢,要深化“營商環境最優市”建設,推進“小切口、大撬動”改革,持續開展“走企業強服務解難題”活動,做到政策落實到位、服務提供到位、承諾履行到位,以“溫暖營商”賦能民營經濟,重樹“民營經濟看溫州”的標杆。

“爲企辦實事十大項目”是今年溫州參照“爲民辦實事”模式首次推出的,涉及拓展市場、政企懇談、減負降本、新質賦能、優化供地、融資暢通、出海服務、便利入學、政策直達和規範執法十個方面。

溫州的地形以丘陵、 山地爲主,工業用地緊缺,“數據得地”是供地配置改革,用數據說話,讓關係靠邊,圍繞企業成長、經濟效益、技術創新等指標量化評估、賦分排名,逐個對接企業精準供地。今年,“數據得地”將服務企業300家以上,完成供地1萬畝。同時,支持企業採用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供地方式;統籌孵化空間、小微園空間各100萬平方米,搭建“孵化+產業化”空間供需平臺,爲暫時沒有用地需求的創新型企業、項目匹配用房。

爲解決“非經常、無先例”“多部門、無牽頭”“歷史遺留問題、非常規”等企業反映的特殊政務服務問題,溫州建立了“辦不成事”兜底服務的閉環機制。首先是暢通問題發現渠道,線上依託“幫企雲·企業之家”平臺、政務服務“好差評”等進行收集,線下在政務服務中心、企業綜合服務中心設置專門的反映窗口。對一般問題,當場受理答覆或交職能部門解決;對疑難問題,由政務服務管理部門協調解決,或提交同級黨政領導每月召開的政企懇談會解決;對個別屬於上級職能的問題,逐級提交化解。再通過覆盤,將共性問題的“解法”固化爲制度,全市共享,從而破解“一類問題”。市政務服務局副局長倪建海在相關發佈會上介紹,今年將健全共性問題“一類事”參照解決、主動比對化解等機制,不斷豐富兜底服務內涵。

其他的具體措施還包括集成發佈“雨露計劃”降低企業營商成本政策清單,爲經營主體減負200億元以上;加大政府採購向中小企業傾斜的力度,全市政府採購授予中小企業的規模佔比在80%以上;爲5000家初創企業提供免費代理記賬服務;推廣稅收優惠政策“免申即享”;實施“一網通辦”“一站認定”入學資格審查機制,推廣教育“入企服務站”,爲持有居住證的農民工隨遷子女100%提供公辦學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