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供業鏈、AI領域 東協、波斯灣國家與中國三方峰會月底登場

中企簽約在沙烏地阿拉伯,共同建設全球首家綠色低碳全流程厚板工廠。(摘自新華社)

「東協-波斯灣合作理事會-中國峰會」5月下旬將在馬來西亞吉隆玻首次舉辦。大陸學者認爲,中國、東協和波斯灣合作理事會之間的三方合作將進一步創新亞洲跨區域合作的範式,預料重點將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合作、能源安全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乃至人工智慧等,加強「亞洲三角」政經全方位合作。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指出,中國、東協和波斯灣合作理事會三方還具有較強的經濟互補性,這爲三方合作的開展提供可行性。中國擁有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東協國家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年輕化的人口結構,而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則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範鴻達稱,預計此次會議重點將圍繞產業鏈供應鏈合作、能源安全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展深度討論,旨在加強「亞洲三角」─三個關鍵經濟政治地緣之間的緊密聯繫與全方位合作。

許利平也稱,在清潔能源方面,東協是全球重要的清潔能源市場,波斯灣合作理事會國家作爲傳統化石能源的生產國,近年來表現出對清潔能源的濃厚興趣,而中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領域積累了一定的國際比較優勢,三方合作將助推區域經濟的綠色轉型。

此外,北京清華大學人工智慧國際治理研究院副院長肖茜表明,中國高度重視與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東協和波斯灣國家在人工智慧技術和治理領域的合作,人工智慧正在成爲深化中國與東協、波斯灣國家互信、合作、共贏的「新發展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