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25大阪世博】陳昭淵/怪怪惹人愛──從神醜到怪可愛的2025世博吉祥物「脈脈」

2025大阪世博吉祥物「脈脈」玩偶。(圖/陳宗佑攝影)

一講到吉祥物,大家心中會浮出什麼形象?是不是某個Q版且擬人化的動物,非常有活力地向鏡頭揮手的模樣?還是眼神懶懶散散,一臉厭世疲累,卻意外惹人喜歡的魔性角色?無論角色的「人設」如何,從宣傳的角度來說,只要能讓觀看者留下印象、情緒有所對應,甚至產生好感,都算是成功的吉祥物設計。

2023年,日本大阪・關西世博官方公佈了2025年的吉祥物,是一隻以活動主視覺的紅色logo作爲延伸,頭部呈現不規則型的紅色花圈、皮膚水藍色,且手肘處有黏液流下的謎樣生物,更謎樣的是,他五顆像紅色鮭魚卵的眼睛,竟各自看向不同方向!?如此獵奇的形象在網路頓時掀起一波討論聲浪。

光用醜還不足以表現心中的震撼,不少網友表示「好惡心……」、「好像反派角色」、「真不吉祥」,各種邪靈、妖怪的聲浪襲來,社羣上一下子涌出了各式各樣二創翻玩的哏圖,確實成功爲大阪世博開啓了火辣辣的話題熱度。

▊那些年的世博吉祥物

但這真的是史上最醜的吉祥物嗎?我們先來稍稍回顧近年世博有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吉祥物。

世博的第一隻吉祥物誕生於1984,主辦城市紐奧良推出擬人化的白鵜鶘,穿着藍色燕尾服的外套、禮帽、白色手套,除了呈現美國服飾樣貌,水鳥也呼應當年「河流的世界──水乃生命之源」的主題。

隔年,日本筑波以「居住與環境,人類居家科技」爲核心舉辦世博,吉祥物Cosmo Hoshimaru是擬人化的星球,形象可辨識爲帶有星環的行星,或坐在飛碟中的外星人,只露出呆呆的眼睛,頭頂有觸鬚和星星,以造訪地球的外星生物,凸顯科技和人類的主題。

此後,吉祥物大致延續幾種形式:自然界的動物、外星人或機器人、奇想生物。

1988年澳洲布里斯本,以鴨嘴獸作爲吉祥物,帶大家以新的方式認識澳洲,讓印象不再僅限於袋鼠與無尾熊。1992年西班牙賽維亞的吉祥物Curro,擁有鳥的白色身體,大象般的粗腿,頭上頂着彩虹似的長長五色羽冠,鳥喙一樣也是五色環繞,當年主題「發現的時代」,紀念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五百週年,五色也代表了五大洲。

1998里斯本以「海洋,未來的資產」舉辦世博,吉祥物Gil竟然就是個身着T-shirt的人形海浪。由海洋延伸的概念在2010上海世博也出現過,吉祥物海寶以漢字「人」爲外型,翻卷的頭髮如海浪,點出上海是以人爲本的城市。

2000年德國漢諾威的吉祥物Twipsy是個難以定義的生物,他像是從抽象畫跳出來的角色,有着半月形的側臉,綠色大鼻子,身上是鮮豔的線條圖案,一腳平底鞋一腳高跟鞋,配色長相在不同版本中還會有變化,最奇特的是,他有一個橘色的巨大手臂,看起來像翅膀,而且能飛翔。

2005愛知世博主打大自然,推出全身綠油油的「森林小子Kiccoro」和「森林爺爺Morizo」,開創了吉祥物非單一角色的先例,之後韓國、阿斯塔納、杜拜都以多角色登場。

分享了這麼多先例,回來看看今年的大阪世博吉祥物,是不是就沒那麼奇怪了呢(笑)?

▊好怪喔,再看一眼!

今年大阪世博的吉祥物,是由日本設計師山下浩平所設計,角色設定爲一隻在關西涌泉中誕生、友善但有點笨笨的謎樣生物。身上的紅色是會分裂繁殖的細胞,藍色則是可以變化成各種樣貌的純淨之水,它正處於尋找自己的探索中,目前暫時變成人形,這些設定不僅呼應了大阪作爲水之都的特色,更藉由沒有固定形體,暗示無限的可能。

脈脈(MYAKU-MYAKU)的疊字名,不單是讀起來可愛,其重複性也扣緊今年永續且精采不斷的概念,「MYAKU」的意思是脈搏,重複的MYAKU就像延續生命的心跳。最讓人難忘的五隻眼睛,則是迴應了1970年,大阪上一次舉辦世博,主視覺上的五瓣櫻花,是對傳奇的致敬與延續。

由此可知,設計不只是圖像的表達,還包含背後訊息脈絡的梳理,經營的不只是圖像畫面,更重要的是「說故事」的能力。

而吉祥物作爲視覺的識別系統之一,除了要讓人過目不忘,更要能在後續的各種場景中靈活運用。拆解脈脈的元素,主要是紅藍兩色,以及五顆扁平化具動漫感的二次元眼球,再加上原本就被賦予有機、非固定的特色,只要符合以上元素的畫面,都可視爲脈脈的延伸,甚至連小朋友都可以隨手畫出脈脈的形象。因此脈脈可以輕而易舉的化身花紋、色塊,病毒式的出現在各種網頁、社羣、印刷品,小至一枝筆,大到一整個場館,脈脈都具有足夠的識別性。

脈脈的多變性,也非常好做周邊與聯名,從擠豌豆的減壓小物到潮牌球鞋,紅色細胞像寄生獸一樣不斷感染、延伸,甚至是三麗鷗的經典角色,只要掛上一圈脈脈的紅色花圈,兩者完美結合,衍伸成新的物種。

儘管最初因爲長相怪異,脈脈出道時遭受大量網友嘲笑,但就因爲這怪可愛的特性,反而有種難以抵抗的魔力。

設計是一種溝通,設計師不只爲生活提出解答,有時更是拋出問題、丟出想像,在每天各種圖像轟炸、審美疲勞的狀態下,依循既有美感的安全牌似乎再也難以吸睛,有時反而是跳脫框架、給出意料之外的視覺衝擊,更能在專注力只剩零點幾秒的資訊洪流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聚焦2025大阪世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