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C、拒娘、拒陰柔:男同志的陽剛戰役

示意圖/Ingimage

作者:吳家慶(諮商心理師)

真正的自由,不是符合某個標準,而是擁有選擇與表達自己的空間

Ian是一名男同志,他的動作細膩,聲音高亢,笑起來的樣子總是很開朗,然而,他並不喜歡這樣的自己。從小到大,「娘」這個字就像一道陰影,緊緊跟隨着他。

國小時,他喜歡跟女生聚在一起聊天,結果引來男同學嘲笑:「你是女生嗎?」在體育課上,他跑步的姿勢被模仿成誇張的「扭腰」動作,引來全班的鬨笑,老師在旁卻充耳不聞。

成年後進入同志圈,Ian依然逃不開這樣的評價。交友軟體上隨處可見「拒C」、「找直男樣」的字眼,有一次他主動傳訊息給一位心儀的對象,對方只回了一句:「我只找陽剛的,抱歉。」這句話像一道無形的針,刺進Ian的心裡。

某一天,Ian決定改變自己,他辦了健身房會員,每天下班後努力重訓,拼命想要練出結實的肌肉,因爲他相信只有這樣才能擺脫「娘」的標籤。除了身體上的改變,Ian也試圖改變談吐與行爲,他刻意壓低聲線,強迫自己接觸戶外活動,例如:潛水。

日子一天天過去,在一次健身後回家的夜晚,Ian對着鏡子端詳自己,胸肌與手臂線條已經相當明顯,他對自己感到驕傲,但也感到空虛。Ian倒在牀上,四肢痠痛,陷入一種說不出的疲憊,他開始回想這一路的改變,忽然意識到自己早已迷失在這場追求陽剛的戰役之中。他想哭,卻哭不出來,所有的情緒像一張密不透風的網緊緊纏繞着他,讓他無法呼吸。

窗外的夜色深沉,他輕聲對自己說:「我好累。」

男同志社羣的陽剛競賽

在男同志社羣中,陽剛氣質經常被視爲一種理想化的特質,例如:健壯的身材、低沉的聲音、穩重的動作,甚至是某種「男子氣概」的自信與果斷。然而,這種對陽剛的推崇並非單純的個人偏好,而是深受社會文化影響的產物。

長久以來,父權體制制定了「真正的男人」的標準,而這樣的標準也滲透進了同志社羣,使得「陽剛」成爲某種推崇的目標。

然而,爲何男同志社羣會強調陽剛氣質呢?有些男同志如同Ian一樣,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性別歧視與霸凌,成年後爲了避免再次被貼上陰柔的標籤,會極力強調自己的陽剛特質,以尋求社會的認可。或是在許多場域也能看到對陽剛氣質的追求,例如:男同志的交友軟體個人檔案會標註「拒C、拒娘」;同志影視作品的主角往往身材健壯、長相俊朗和行爲陽剛;有些同志夜店會強調「肌肉、運動風」。這種對陽剛氣質的追求,使許多男同志被迫在這樣的框架中肯定自我的價值。

卸下陽剛的盔甲,擁抱真實的自己

擔心自己不夠像男人的恐懼與焦慮,迫使自己時刻繃緊神經,努力表現得更「陽剛」。刻意改變說話方式、強迫自己愛上健身、試圖擺脫任何可能顯得「娘」的舉動,就連舉手投足、說話方式、甚至眼神都小心翼翼地調整,只爲了不被貼上「陰柔」的標籤。

可是這樣的追逐令人身心俱疲,因爲每一個刻意塑造的動作,都像是一層層覆蓋在身上的盔甲,雖然看似堅固,卻讓內在逐漸窒息。

如果有一刻可以放下這些努力,會是什麼感覺呢?也許會有點不習慣,也許會有些不安,彷彿失去了某種保護色,但也許,那纔是最接近自己的時候。

無論陽剛或陰柔,每一種樣貌都是獨特且珍貴的,不需要證明自己夠不夠「像個男人」,因爲真正重要的,是能自在地成爲自己,而那樣的自己,本來就值得被愛。

(本文經《看見心理諮商中心》授權,原文出處「拒C、拒娘、拒陰柔:男同志的陽剛戰役」,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