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吃太好 25%臺人「大」不出來 醫:便秘增失智率
醫師建議,奇異果、木瓜、番茄、芭樂、柑橘類有助於維持良好腸道功能。記者廖靜清/攝影
現代人飲食西化、工作型態長期久坐,容易導致腸道蠕動遲緩,造成「大」不出來的便秘困擾。臺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表示,排便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若廢物、毒素停留在腸道的時間增加,會造成壞菌增加,進而影響新陳代謝、免疫力,甚至衍生憂鬱、失眠、失智。
郭昭宏指出,國人腸道問題與日俱增,便秘除了腹脹不舒服之外,可能還隱藏了腸躁症、發炎性腸道病症、大腸癌等危機。「發炎性腸道疾病盛行率快速上升,近10年上升超過6倍以上。」他說,除了治療控制發炎,飲食習慣亦是改善重點,包括多攝取膳食纖維、蔬果全谷,維持良好腸道功能。
「病是吃出來的,也跟排不出去有關。」郭昭宏說,腸道健康是身體整體健康的根本,尤其,大腦和腸之間會透過「腦腸軸」互相溝通。腸道也會影響大腦,精神差、睡不着、心情鬱悶等精神狀態其實都與腸道菌叢有密切關係,想解決便秘問題,成人每日纖維建議攝取量爲22至34克,有助於維持消化道中的細菌生態平衡。
每年5月29日爲世界胃腸病學組織(WGO)發起的「世界消化道健康日」(World Digestive Health Day, WDHD),郭昭宏說,2025年主題爲「滋養茁壯您的消化道健康」,強調透過營養均衡、充足水分與良好生活習慣來維持腸胃系統的正常運作與整體健康。
今年活動聚焦「腸道健康在全身健康中的核心角色」,臺灣腸道醫學會呼籲,民衆應善待自己的腸胃,從日常飲食做起。郭昭宏建議,腸道困擾可以透過簡單的飲食調整改善,例如早上吃水果,其纖維能幫助腸胃蠕動、水溶性纖維具有飽足感,升糖指數低的水果有助於穩定血糖。
臺灣腸道醫學會秘書長李柏賢表示,便秘是國人常見的腸道問題,臺灣學齡兒童有32.2%曾經歷便秘,成年族羣的盛行率約在15%至25%之間,65歲以上長者約有24%至40%飽受便秘困擾。他指出,國人普遍水果攝取不足,根據國健署建議,成人每日應攝取3蔬2果,但實際執行率並不理想。
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能增加腸道水分、軟化大便,促進排便順暢。李柏賢說,若能將富含水溶性纖維、低腹敏的水果融入每日飲食中,有助於維持良好腸道功能。他建議,奇異果、木瓜、番茄、芭樂、柑橘類都是不錯的選擇,綠奇異果屬於高水溶性纖維、低腹敏的水果,對腸道健康特別有益。
臺灣腸道醫學會理事長郭昭宏(左)、臺灣腸道醫學會秘書長李柏賢(右)分享,促進腸道健康多從吃水果開始。記者廖靜清/攝影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