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痔瘡不能只靠肛門 排便姿勢很重要 4步驟都別漏
改善排便卡卡,若只能坐姿不能蹲姿,建議可以腳踩凳子來改善。(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排便不順,總是坐很久又很費力?換個姿勢就能改變。醫師鍾雲霓建議,採坐姿時可以在腳下方墊個矮凳,上半身保持微微前傾的狀態,肚子收並讓放鬆肛門,這樣做可以減少糞便卡關的機率。此外,不只便秘,腹瀉也會惡化痔瘡,都要留意。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鍾雲霓在臉書粉專指出,排便不是靠肛門一股作氣,而是腹部、骨盆、肛門的團隊合作。大便不硬但總是坐很久、很費力的人,可以透過改變姿勢來拯救,首先可試試從坐姿改爲蹲姿,若無法蹲着上廁所,也可以在腳下墊個矮凳;坐姿上廁所時,上身應微前傾、肚子收、放鬆肛門,這樣能改變乙狀結腸的角度,更好用力、減少卡關。
鍾雲霓表示,再健康的肛門,便秘時硬拚超過5至7分鐘,都可能讓黏膜翻出、肛門充血,偶爾一次還沒什麼關係,但長期就會被撐鬆,久了痔瘡就掉出來。想要預防痔瘡,就不要久坐久站,隔一段時間就要動一動,促進血液循環。平時應規律運動,也可以試着溫水坐浴,多攝取高纖食物並多喝水。
鍾雲霓指出,不只便秘,腹瀉也會惡化痔瘡,因此都要一起顧好。痔瘡就是血管與軟組織老化鬆弛,就像臉皮、肚皮一樣受地心引力影響,老化後不會回春,但症狀可以被控制,回到「不來鬧」的日常生活。
鍾雲霓表示,當肛門有異物感,像是排完有東西卡着的感覺、摸得到肉球;喝酒、吃辣、熬夜肛門就腫痛到崩潰;軟便、放屁也滲血,甚至走路摩擦就出血等情況,就該和醫師討論,是否要做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