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站、肥胖恐誘發下肢靜脈曲張 醫教7招預防
下肢靜脈曲張常見於需長期站立工作、肥胖或多次懷孕的族羣。(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下肢靜脈曲張常見於需長期站立工作、肥胖或多次懷孕的族羣,血管外科醫師袁於婷今(18)日表示,靜脈曲張保養跟預防的原則是減少下肢靜脈血管的壓力,可從避免穿過緊的衣物、睡前擡腿15分鐘等方式,幫助緩解情況。
袁於婷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表示,下肢靜脈曲張是站立時,地心引力造成身體水分往下堆積,加上本身淺層靜脈瓣膜壓力過大、結構鬆弛或老化,使血管變形、逆流,進而出現血管增生或突出,此時保養跟預防的原則是減少下肢靜脈血管的壓力,並依情況定期就醫檢查,若沒有不適及症狀,留意生活習慣即可。
一、穿壓力襪:壓力襪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減少下肢靜脈壓力。
二、保持健康體重:維持適當的體重可減少下肢的壓力,降低靜脈曲張風險。
三、適度運動:散步、游泳或騎自行車等運動,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四、避免長時間站立:同一個姿勢不要維持太久,應定時活動腿部,促進下肢血液迴流。
五、擡高雙腿:休息時將腿擡高有助於減輕靜脈壓力,促進血液迴流,也可睡前擡腿15分鐘。
六、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過度重口味飲食,減少鹽分滯留在體內,導致水腫的可能。
七、避免穿過於緊身的衣物:過於緊身的衣物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
臺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外科官網衛教資訊提到,下肢靜脈曲張病因不詳,常屬家族性遺傳,常見於需長期站立工作、肥胖、或多次懷孕的人,症狀多半是小腿鈍痛、肌肉痙攣、肌肉易疲勞、疼痛、色素沈着、皮膚變黑、經受傷血流不止,甚至潰瘍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