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睡不着!常見5大助眠建議恐適得其反 治療師給解方
你是否也在採用常見失眠對策之後仍然睡不着?英國睡眠治療師表示,助眠建議的確可能適得其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失眠是現代人一大困擾。科學家給出的三大常見助眠建議不外乎睡前禁用3C裝置、不碰咖啡因飲食、每晚固定時間就寢,但這些對你是否出現反效果?英國睡眠治療師可能有你需要的答案。英國《每日郵報》1日報導,倫敦大學皇家哈洛威學院(Royal Holloway, University of London)睡眠研究員凡特(Kristy Vant)說,常見5種助眠小技巧可能會讓失眠問題更嚴重,她也給出相應的建議,盼緩解失眠族困境。
第一,有些人採取「提早就寢」對策卻適得其反,「躺在牀上醒着的時間愈長,對於牀鋪與睡眠之間的心理連結就益發減弱,反而助長牀鋪與沮喪情緒之間的連結」。她建議這種人晚些時間就寢,但應該每天早上同一時間起牀,「加強睡眠壓力,這是身體自然的睡眠驅動力,也有助於恢復牀鋪與睡眠信號的連結、降低與清醒信號的關聯」。
第二,睡前若干時間嚴格遠離3C裝置,理由在於藍光會抑制分泌與調節睡眠有關的褪黑激素,在夜間向身體發送「繼續保持警覺」信號,擾亂睡前自然放鬆過程。凡特指出,有些人躺在黑暗之中容易焦慮或胡思亂想,兩者都會導致失眠,與其完全不碰3C,不如採用特定策略使用3C漸漸進入疲乏狀態,「選擇平和不刺激的內容,換成夜間模式,而非漫無目的滑手機平板亂逛」。
第三,咖啡因會阻斷人體感覺困頓的神經傳導物質「腺苷」,所以很多專家建議每天下半天別碰咖啡因。看來是明智之舉,凡特認爲「不見得絕對必要」,瞭解自己對於咖啡因的反應纔是關鍵所在。基因決定了自身代謝咖啡因的速度,對咖啡因極度敏感的人,下午過後的確不太適合喝咖啡因飲品。對咖啡因較不敏感的人,咖啡因也許並非失眠禍首。
第四,管理睡眠是時下熱門對策,像是睡眠App讓用戶追蹤觀察自身睡眠習慣,若未達標會示警;其他如寢具、噴霧等助眠商品也讓失眠族花了不少銀兩。凡特指出,過度追求「優化睡眠」恐致失眠,因爲求好心切反而更焦慮。睡眠如同消化、血壓,都是自主神經功能,「健康的生活習慣能夠影響睡眠,卻無法強迫睡眠發生,過度關注睡眠品質恐讓問題惡化」,這時,降低對於睡眠的關注與執念反而是個好法子,把睡眠交給身體按原始功能設計運作。
第五,每晚睡眠時數固定也是常見的撇步。凡特提醒,對於睡眠「嚴格要求」會讓自己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有些日子晚上睡得比較好或者比較不好,都很正常」。她說,健康的睡眠時數並非死板規定而是動態平衡,「有時身體會依生活需要給出反應,壓力、健康狀況、年齡、環境、養兒育女等生活責任,諸多因素都會影響睡眠」。
一般人熄燈後要10到20分鐘方能入睡。英國約6分之1人口失眠,但65%從未尋求專業協助;美國睡眠協會統計,全美近7000萬人有睡眠障礙。凡特說,失眠很常見且可以治療,「這不是你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