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省份聯動查處“極米堅果”跨省商標侵權案,涉案超1.28億元

8月26日,市場監管總局舉行“守護品牌——政企面對面”活動,披露了橫跨9省份的“極米堅果”商標侵權案查處細節——從一組電商平臺的異常數據開始,四川省宜賓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多省份市場監管部門,斬斷了一條橫跨9省份的侵權鏈條。

此案涉及江西彩影公司及其關聯企業,其生產銷售的“極米堅果”投影儀涉嫌侵犯成都極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極米公司)的“極米”註冊商標專用權,違法經營額達1.28億餘元。

藏在屏幕後的“李鬼”瘋狂促銷

據執法人員介紹,極米公司在市場經營中發現,江西彩影公司及其相關企業在同類產品上使用“極米堅果”商標,通過電商平臺進行銷售,涉嫌侵犯其“極米”註冊商標專用權,因此向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緊急求助。執法人員點開電商平臺,檢索結果觸目驚心:“極米堅果”投影儀在幾十家網店瘋狂促銷,價格不到正品的一半。更驚人的是,侵權網店遍佈多個平臺,生產、倉儲鏈條延伸至江西、廣東、廣西等全國多地。

經初步研判,執法人員認爲江西彩影公司存在類似商標侵權行爲,同時對侵權規模作了進一步分析研判,分析涉嫌侵權銷售額應該不低於1億元。

鑑於案件涉及多個省份,四川省市場監管局馬上向市場監管總局專題報告案件情況,請求對該案統一集中調查,得到總局的肯定和支持。總局先後召集江西、廣東、北京、上海、浙江、江蘇、河南、廣西、四川等9省(區、市)局執法骨幹多次共同研究案情,制定周密行動方案,對檢查要點、取證要點、詢問要點等做了詳細分解,對侵權企業、代加工企業、銷售企業、倉儲企業分別制定現場檢查方案,要求撥開迷霧,一舉摧毀“侵權企業—代加工生產—電商銷售”整個違法鏈條。

9省份聯動同步突擊檢查30個涉案據點

面對這場全國性戰役,市場監管部門打出三記組合拳:首先,協調電商平臺提前固定證據。四川省局加強與北京、浙江、上海等地市場監管部門溝通,積極協調各電商平臺企業,調取涉嫌侵權企業信息及全部銷售記錄,精準鎖定違法主體及主要違法事實。根據企業登記信息穿透,鎖定10家核心侵權企業。

其次,九省份同步出擊避免打草驚蛇。2024年3月6日,9省份市場監管部門100餘名執法人員統一行動,突擊檢查30餘個涉案據點;現場查扣涉嫌侵權產品、財務賬本、網店後臺數據等關鍵證據。

最後,指定管轄防止斷鏈。市場監管總局指定江西省宜春市市場監管局對江西彩影公司及其控制的相關企業統一調查處理,其餘代工廠、包裝商等由屬地市場監管部門依法查處並嚴懲。

經查,江西彩影公司實際控制人肖某某共註冊10家公司,委託他人生產投影儀、投影幕布等產品,在產品及其包裝上使用“極米堅果”等商標,在多家電商平臺開設25家網店銷售,累計違法經營額1.28億餘元。

根據調查認定的違法事實,江西省宜春市市場監管局依法作出處罰決定,沒收江西彩影公司及相關關聯公司等10家公司違法所得314.34萬元,罰款192.869萬元。並促使江西彩影公司與極米公司達成和解協議:停止侵權行爲,向極米公司賠償損失400萬元,達到維護企業商標專用權、保護企業品牌價值的目的。

電商平臺調取侵權證據,成爲破案關鍵

四川省宜賓市市場監管局相關人員表示,此案探索出三條經驗。首先,政企同心很重要。極米公司主動維權,屬地市場監管部門火速上報,市場監管總局直接坐鎮指揮,企業訴求直達中樞,維權效率有效提高。

其次,區域協同是關鍵。大規模商標侵權案件涉案主體通常分佈在多個省份,如果由各地分別查處,很容易打草驚蛇,導致部分違法主體關停“跑路”。採取統一調度、各地集中突擊檢查的方式,能夠實現全面、有效的全鏈條打擊。

最後,平臺共治是出路。本案查辦過程中,通過京東、拼多多、淘寶、抖音等4家電商平臺調取侵權證據是關鍵一招,是破案的“核武器”,在認定侵權行爲、確定違法經營額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張磊 校對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