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難船「宜安6號」超齡服役12年 宜縣府喊話中央建新船
宜蘭縣救難船宜安6號有船體、輪機設備老舊等問題,圖爲2021年3月 宜安6號在近海接手拖救失聯的永裕興18號後返抵蘇澳港。(本報資料照片)
宜蘭縣政府的「宜安6號」是官方救難船,但2007年建造完竣至今18年,已逾耐用年限12年,甚至曾在海上救援時發生機械故障等問題,縣府表示,會持續巡查宜安6號的輪機設備狀況,也會串連東部縣市向中央爭取建造經費,強化東臺灣的海上救援能量。
宜蘭縣政府海洋所管理的宜安6號是2007年5月建造完竣,建造費用2937萬元,總噸數185噸,續航能力爲10至11節,油槽容量68.88噸,引擎動力1032馬力,但船體結構及輪機設備老舊,航行時速慢且有無法順利完成長途拖救任務的疑慮。
宜蘭縣審計室總決算審覈報告指出,經查宜安6號34件拖救案件,有11件的地理座標位置位於宜蘭縣、花蓮縣的陸地上,此外也有拖救地點超過救難任務執行範圍,增加危安風險,縣府海洋所應檢討拖救案件登載位置正確性、加強維修保養或爭取經費購置汰換。
縣府海洋所表示,漁船在海上發生狀況,一般都是由鄰船協助救援,如果附近沒有鄰船,宜安6號就會出動,每年約有10至15次任務,包括機械維護、人力等費用,每年約要支出550萬元。
海洋所表示,宜安6號會加強落實拖救前的測距作業及登載位置的正確性,以評估拖救量能並準確執行救難業務,並定期巡查輪機設備狀況,如發現異狀會安排修繕。
海洋所坦言,宜安6號目前的問題就是老舊,曾在海上發生機械故障,還要鄰船拖救;今年會發文與東部縣市、漁會聯繫,盼能向中央爭取1艘東部地區的救難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