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蒙子”只剩肝移植一條路 咬牙“自救”幾個月出現轉機
來源:滾動播報
(來源:中工網)
同樣是“酒蒙子”,同樣是肝硬化晚期患者,48歲的老王和34歲的阿林結局大不相同:老王的肝功能指標在幾個月內奇蹟般“起死回生”,阿林卻還在戒酒和豪飲之間橫跳,反覆住院。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就是老王學會了“自救”——及時戒酒。
寧波市第二醫院肝病中心一病區(重症肝病)主任鄧勤智所在的科室,每年要收治200多例嚴重肝病患者。這些患者中,有不少是反覆住院的“老面孔”,而病因都是長期大量飲酒引起的肝衰竭。
1
戒酒後意外重獲新生
老王今年48歲,酒齡卻已近30年。每天雷打不動地喝一斤白酒,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長期飲酒讓他的肝臟不堪重負,體檢報告上早早出現“脂肪肝”字眼,後來逐漸發展爲酒精性肝硬化。
2023年年底,老王開始感到乏力、尿黃,當地醫院的治療未能緩解他的病情,隨後被轉至寧波市第二醫院肝病中心。當時,他的酒精性肝硬化到了失代償期也就是晚期,肝功能嚴重受損,並由此導致肝衰竭,出現大量腹水、食管出血、感染等多種嚴重併發症,尤其黃疸飆升到300μmol/L(正常值<20μmol/L)。
經過積極的人工肝、抗感染等治療,住院近兩個月後,老王死裡逃生。出院前,鄧勤智反覆叮囑他,一定要戒酒,否則再出現併發症,很可能就無法挽回了。
但老王照喝不誤。在隨後的一年裡,他先後住院7次,累計住院時長近200天,每一次都在生死線上徘徊。最嚴重時,家屬已經着手準備肝移植登記。因爲肝移植手術的一個重要條件是連續戒酒半年以上,老王這才下決心戒酒。
戒酒後,老王的各項指標逐漸恢復,肝功能奇蹟般“起死回生”,不再需要肝移植。同時,因爲酗酒而破裂的家庭關係也得到了修復,曾經一年見不到幾次的兒子也主動來醫院看望陪護。
“以前每天醒來都是頭痛欲裂,現在能精神飽滿地面對生活。陪孩子讀書、和妻子散步這些簡單的事情,以前我從來沒有真正享受過。”老王感慨自己又重新活了過來。如今,他保持着規律隨訪,各項指標控制良好,目前已重返工作崗位。
2
“一想到酒我就控制不了”
34歲正是拼搏的年紀,阿林(化名)卻因爲喝酒成了醫院的常客。每天一斤白酒的日子,他過了十幾年。其間,他有過事業高峰,也經歷了結婚生子,到如今卻孑然一身,妻離子散。
7年前,他的體檢報告上第一次出現肝功能損傷的字眼,如今已進展到了肝硬化晚期,因併發症反覆住進醫院。住院期間只有父母偶爾看望,還夾雜着無數爭吵。每次出院後,阿林都會信誓旦旦地向鄧勤智保證會戒酒,但沒過多久,他又拿起了酒杯。
近日,他又一次在豪飲後出現腹水感染等肝硬化併發症住進寧波市第二醫院。被問到出院後能否戒酒時,阿林自己也不敢打包票。“我知道喝酒對身體不好,但每次一想到酒,我就控制不住自己。”他坦言,“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已經‘無藥可救’了。”
鄧勤智告訴記者,病區裡有很多患者與阿林情況類似,他們因喝酒患上肝病,確診後仍放不下酒杯,反反覆覆住進醫院,病情不斷加重,甚至還有人付出生命的代價。他說,同是晚期肝硬化患者,老王和阿林出現截然不同的預後,與是否戒酒有很大關係。
“戒酒是治療酒精肝的頭號任務。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負責代謝酒精、藥物等。但它的代謝能力有限,長期攝入過量酒精無異於給肝臟喂‘慢性毒藥’。長期酗酒者中,約10%-20%會發展爲酒精性肝硬化,而晚期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如果一直不戒酒,併發症會反覆發作,五年生存率不足30%。”鄧勤智介紹,肝臟強大的再生功能也給患者留有一線生機。當酒精的持續毒性被阻斷,即戒酒後,肝細胞會啓動自我修復機制,恢復一定肝功能。他希望通過老王和阿林的例子,提醒廣大肝病患者尤其是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一定要戒酒,戒酒越早越好,但也什麼時候都不晚。
寧波晚報記者 龐錦燕 通訊員 俞俊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