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語音以「網路電話交換機」轉市話騙20餘人 南市刑大偵破機房

臺南市刑事警察大隊偵七隊近期偵辦國內詐騙集團話務系統,查出詐團以「網路電話交換機」(IPPBX)搭配市內電話發話詐騙,將第三地話務機房語音透過國內架設設備,以「竄改門號」、「未顯示號碼」隨機撥打行騙,2個月讓20餘人受害,目前持續查緝相關配合機房。

臺南市刑大偵七隊5月間接獲數名具大學、研究所等高學歷背景的退休人員報案,這些高學歷長者面臨「猜猜我是誰」亂槍打鳥詐騙模式,仍不易辨識親友真僞,導致受騙;其中一名被害長者指出,詐團假冒久未聯繫的晚輩,還先寄送當季芒果博取信任,隨後再開始詐騙話術,讓他信以爲真。

警方指出,過往詐欺集團多使用「數位式移動節費設備」搭配行動電話門號發送詐欺語音,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責令各電信業者加強審覈行動電話門號申辦等政策,詐欺集團逐漸轉用「網路電話交換機」搭配市內電話進行發話詐騙。

網路電話交換機設備最初設計目的在於「節省花費」,提供跨國企業各地區部門,藉由網路將境外電話傳至境內以國內電話進行聯繫;經調查發現臺南相關案件手法,詐欺集團即大量使用網路電話交換機,藉由網路將境外詐欺語音封包傳至境內轉接據點。

案經偵七隊大數據分析被害人報案筆錄及溯源偵辦,查出境外詐團指示新北市永和區40歲陳姓男子申辦市內電話門號、寬頻網路供集團使用,再以每月1至3萬酬勞,指揮陳維運詐欺轉接據點。

集團作業手法是第三地話務機房透過高速網路將語音傳至陳姓男子架設維運的設備,接着再透過設備連接的市內電話,以「竄改門號」、「未顯示號碼」隨機撥打給民衆,假冒被害人親友,佯稱「手機遺失」、「門號更換」等,急需用錢爲由要求匯款,每次騙取數萬或數十萬不等。

專案小組查出詐欺話務據點所在位置及陳的真實身分,蒐證齊備後在今年7月2日執行搜索,將陳逮捕,查扣非法通訊設備、中華電信寬頻網路數據機、WIFI分享器、行動電話等證物,發現所用通訊設備皆爲中國進口,未經過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射頻設備形式認證。

警方清查,陳所屬集團在臺灣各地詐騙累計有20餘名被害人,財物損失金額逾800萬元;但其機房設備因使用中國網路商城就能購買到的產品,僅需投入3、4萬成本即可營運,本案將陳依詐欺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檢察官諭令5萬元交保,警方持續查緝陳是否又重操舊業及相關機房。

刑大大隊長李宏倫呼籲,民衆與親友可約定特殊「通關密語」驗證身分(如兒女乳名、畢業學校等),如遇親友以通訊軟體來電借貸,務必透過其他方式再次確認身分;另申辦行動電話或市內電話交予詐欺集團使用均屬違法行爲,切勿貪圖利益以身試法。

詐騙集團作業手法是第三地話務機房透過高速網路將語音傳至陳姓男子架設維運的設備,接着再透過設備連接的市內電話,以「竄改門號」、「未顯示號碼」隨機撥打給民衆。記者袁志豪/翻攝

詐騙集團機房「網路電話交換機」設備使用中國網路商城就能購買到的產品,僅需投入3、4萬成本即可營運。記者袁志豪/翻攝

詐騙集團機房「網路電話交換機」設備使用中國網路商城就能購買到的產品,僅需投入3、4萬成本即可營運。記者袁志豪/翻攝

新北市永和區40歲陳姓男子申辦市內電話門號、寬頻網路供集團使用,每月賺取1至3萬酬勞維運詐欺轉接據點。記者袁志豪/翻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