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高薪務工,是去撈金?還是掉坑?太原警方提醒:可通過商務部官網查詢相關公司資質

又到一年春招季,也是勞動者換崗求職的高峰期。但在求職過程中,大家要警惕招聘騙局。2月20日,太原反詐中心向社會發布信息,一些出國務工招聘廣告聲稱海外直招,求職者每個月可輕鬆拿到三四萬元,其實這些“高薪崗位”背後大概率是一個個詐騙陷阱。

32人被騙18萬餘元

“出國工作,輕鬆月入過萬,一夜暴富不是夢……要不去闖闖看,說不定衣錦還鄉?很多人,因爲這個念頭落入了陷阱。”警方表示,進入春季後,各行各業求職應聘的人員大量增多,最近比較“熱門”的就是出國務工。但其中,很多招聘廣告都不靠譜,尤其是一些所謂的“零門檻”“高月薪”,光聽宣傳明顯就像是天上掉餡餅,但認爲自己是“幸運兒”的人卻不在少數。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此前我省就發生過不少相關案例。

如原平法院辦理的查某詐騙案。此案中,50歲的無業男子查某,謊稱中鐵某局招募出國務工人員去阿聯酋迪拜修建高鐵站臺,月工資2萬元左右。因爲待遇好、零門檻,先後有32名工人找查某報名。此後,查某要求每人交納護照辦理費及出國保證金等,騙取32人共計185500元。收到錢款後,查某人間蒸發,失去聯繫。

原平法院審理後認爲,被告人查某以非法佔有爲目的,虛構中鐵某局招募出國務工人員等事實,以辦理護照和收取出國保證金的名義騙取他人錢財,數額巨大,其行爲構成詐騙罪。根據被告人查某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以詐騙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四年二個月,並處罰金5000元,退賠被害人共計185500元。

“查某案中的受害人還算是幸運,最多是被騙財,還有一些受害人,是真的被騙到了國外,他們面臨的情況更復雜,也更危險。”民警介紹,在其他省份已經判決的案例中,有些受害人爲了追求所謂的高薪工作,不惜偷渡出境,結果在境外逗留7個月,被“轉賣”到6個詐騙窩點從事詐騙引流工作。

出國求職反詐指南

明辨出國務工陷阱特徵很重要。

首先,虛假宣傳吸引被害人。出國務工詐騙是一種短線詐騙,詐騙分子會以高薪無門檻等爲誘餌,聲稱緊缺勞力,試圖在短期內吸引大量被害人。其次,在行騙過程中通常會有一次性大額繳費。詐騙分子會以辦理簽證或者勞務要求讓被害人繳納大量費用,導致被害人血本無歸。隨着騙局的深入,詐騙分子還會利用“補辦簽證”進一步詐騙。

騙子會提出有專車接送被害人,簽證可以出國後補辦,通過蛇頭等方式將被害人偷渡出國,此時即使意識到不對,被害人人身也可能受到控制,失去行使自由意志的能力。此外,在一些案例中,詐騙分子還會冒充使館或者勞動單位工作人員,增加被害人被詐騙的機率。

除了上述特徵,結合跨國有組織犯罪和人口販賣,也是目前出國務工詐騙最危險的特徵。遭遇一般的務工詐騙,可能只損失財產,一旦遭遇人口販賣被販賣出國,輕則傾家蕩產,重則人財兩空。

牢記出國務工騙局

騙局一:工作輕鬆薪酬高?虛假宣傳害死人!

一些出國勞務中介公司利用人們想出國致富的心理,以“工作輕鬆”“薪酬高”等爲誘餌,刻意隱瞞出國工作的行業細節和存在風險,利用與務工人員信息不對稱的便利條件,誘使其在不明實情下籤訂不平等勞務合同。等務工人員到了國外才發現被騙,陷入維權困境。

騙局二:先交費用再出國?捲款就逃丟血本!

不法分子以虛假或缺乏資質的勞務輸出中介機構爲媒介實施詐騙,收取高價中介費、報名費、保證金後捲款潛逃。

騙局三:出國之後補簽證?權益受損無人問!

某些不具備境外勞務資質的中介機構,編織出“免籤國不需要辦工作簽證”或“先過去,以後再補辦工作簽證”的謊言,將勞務人員輸送至國外打黑工。持非工作類簽證的務工人員,非但無法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其務工行爲還觸犯當地法律,一旦被查獲就會被立即遣送回國。

騙局四:手續齊全項目真?被逼違法身被困!

一些不法分子往往以高薪爲餌,通過僞造工程項目、出具虛假證明材料等方式,以出國勞務名義誘騙務工人員。一旦務工人員被騙出境,便立即採取沒收通信設備、撕毀護照等手段逼迫其從事跨境電信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

如何避免落入出國務工陷阱?

警方提醒,不輕信網絡上的出國勞務諮詢信息,打着無門檻高薪噱頭的信息都是假的。緊盯勞務資質,勞務人員出國務工前,涉及的中間方主要有兩種:一是派遣公司,二是職業介紹公司。這兩類公司都需要取得相應的行政許可。目前,各國勞務派遣政策存在差異,具體求職政策可以通過相關國家大使館或官方網站進行求證。

具體做法爲,看到境外招工信息,首先可通過商務部官網查詢相關派遣公司是否列入“國家對外勞務合作企業名錄”,僅憑對方提供的表格資料,並不能證實公司的正規性。對外勞務合作企業的名單向社會公佈,是可以查詢到的。在商務部官方網站“機構設置”裡面,選“合作司”,“在線查詢”裡面有“對外勞務合作企業名錄”,點擊第一個“企業名單”,所有合規的有經營資質的企業都在裡面,是按照省來統計的。需要注意,任何旅遊簽證都不能等同於境外勞務簽證,求職者需分清簽證類型避免被矇蔽。

此外,求職者應避免通過不知名網站和非官方註冊的社交賬號求職或繳費,謹慎提供個人信息。出國務工務必選擇正規的出國勞務渠道瞭解信息、辦理手續以免掉入騙局甚至違法犯罪。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