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前的萌娃這樣批量產生 記者調查“兒童網紅”製造流水線

“讓孩子學一句臺詞要重複幾十遍,一個舞蹈動作不標準就得跳一整天。”一位家長在社交平臺的分享,揭開了“兒童網紅”光鮮視頻背後的工業化生產鏈條,也引發了人們關於“兒童網紅”的廣泛討論和思考。

一段時間以來,短視頻平臺涌現出大量以“記錄萌娃日常”爲名的賬號。《法治日報》記者調查發現,這些看似天真爛漫的內容,有不少是家長與MCN機構(網紅孵化機構)精心策劃的“劇本演繹”——從人設打造、腳本設計到流量變現,形成了一條完整的商業流水線,實現“兒童網紅”批量生產。

定製人設

“五官端正、長相清秀、口齒清晰、有‘觀衆緣’的孩子最受青睞。”浙江杭州某MCN機構負責人劉女士向記者直言,機構會篩選有潛力的幼兒或小學生,這類人羣比較吸睛且沒有學業壓力,培養成熟後可以往服裝、日用品等商業方向發展,有較長的培養週期和收入週期。

“然後通過劇本演繹量身定製‘吸睛人設’。活潑開朗的立‘小太陽’標籤,內向安靜的則包裝成‘高冷學霸’,有時還會要求孩子模仿成人語氣講道理,或刻意在鏡頭前表演狼吞虎嚥地吃下分量誇張的食物。”劉女士說。

曾在安徽某MCN機構母嬰賽道簽約經紀崗位工作過的高女士介紹,機構簽約博主一般分爲全約、平臺約、商務約、孵化約四種類型,前三種基本都需要此前積累了一定的粉絲基礎,孵化約是門檻最低的一檔,公司會讓員工在各平臺尋覓有資質的對象,以短視頻平臺爲主,粉絲量沒有標準,只要平均點贊量穩定在3萬左右便可主動私信表達合作意願。

“現在很多新人博主的戒備心比較強,我們一般會向他們介紹MCN機構的優勢,比如可以提供商單、腳本策劃等。”高女士告訴記者,簽約成功後,機構會安排專門的內容運營人員對視頻選題和拍攝進行指導,原創性的腳本比較少,大部分是追平臺上的熱點,拍攝諸如萌娃才藝、親子互動、兒童教育等內容。

要在瞬息萬變的網絡浪潮中吸引流量並留住熱度,只靠呈現純天然的兒童視頻很難做到。有不願具名的短視頻博主告訴記者,孩子不可能每時每刻都有趣、有吸引力,爲了提高短視頻引流效果,一些家長、MCN機構想方設法爲孩子打造人設、博出位,從開通賬號、確定人設到運營推廣都有一對一的具體方案,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孩子的本來面貌慢慢被淹沒在一個又一個短視頻裡”。

還有MCN機構人士透露,簽約後的兒童會被套用固定腳本模板:追熱點、蹭話題、強化反差感。比如讓萌娃“帶爸媽”出遊,或設計“翻車”劇情自然植入廣告。

流量遊戲

記者調查發現,爲吸引更多家長入局,部分MCN機構推出“兒童網紅打造秘籍”,宣稱“四個月漲粉百萬”。

在一些社交平臺上,各種名爲“母嬰博主陪跑”“寶媽專業運營”等專門教導家長如何打造“小網紅”的賬號獲得大量關注。這些賬號聚焦“母嬰博主運營經驗”,拆解分析頭部賬號,深入講述其爲何能夠火爆。其中不少帖子宣稱,孩子想“火”就要“弱曬娃,強人設”,家長要根據孩子特點匹配人設。還有粉絲量10萬以上的“兒童網紅”家長作爲“前輩”,發佈“入童模圈,七個月躋身萬元戶”等帖子,站在“寶媽寶爸”的角度宣傳母嬰賽道,教授經驗吸引合作方。

記者加入的某MCN機構“課程交流答疑羣”中,800多名羣成員每日討論如何量產爆款。比如,有人在羣裡詢問“視頻沒流量,怎麼辦?”,羣主回答“純曬娃肯定不行,要有主題”。對方進一步解釋,所謂的主題就是打造家長+孩子的特色人設,抓住互聯網流量痛點,將普通家庭包裝得有“記憶點”,如果孩子有小衆特長,那麼可以專注拍攝特長培訓,如果孩子足夠漂亮聽話,那麼就專注日常穿搭和童模童星。

“可以足夠有趣、足夠漂亮、足夠有想法或足夠犀利,但就是不能平平無奇。”羣主在培訓文件中這樣寫道。

記者注意到,該機構的培訓資料中,包括教授家長如何編輯套路化引流文本等內容,如“視頻標題書寫方法”板塊有“生個女兒嗎?把她打扮成閨蜜”“我兒子十個月就想買包包了”等固定文案。“視頻主題選擇”板塊則包括利用孩童的獨特氣質吸引他人眼球、專注利他信息而非利己等選題思路。

此外,該MCN機構還爲家長構建了一套內部引流方式,加入此機構的家長在交流羣中發佈自己的萌娃筆記,與羣友互相規定“你評論幾條我就回復幾條”“你讚我,我回贊”等操作提高流量、吸引水軍評論,量產式發佈母嬰網紅帖。

隱憂浮現

如此“包裝”,費用幾何?

記者採訪某綜合MCN機構瞭解到,其合作套餐價格有單月5980元,有3個月的“幫起號”12980元套餐和6個月的“專業博主”22980元套餐。

該負責人介紹,5980元的單月套餐中,配置的拍攝團隊工作經驗是2年以上;費用更高的長期套餐中,團隊工作經驗是4年以上。合作期間,MCN機構會提供熱門選題,結合平臺大盤的流量及各類型的變現情況,單獨給出腳本和拍攝大綱,做精細化的定位對標及人設。

這名負責人還強調,該機構腳本師和剪輯師均有2至4年的專業經驗,全程幫孵化、幫帶火。對於記者提出的“九歲馬術特長女孩”的孵化要求,該機構給出的建議是以孩子出鏡的角度,拍攝孩子在興趣方面的活動日常,立好外向表達人設,專注一個特長賽道,“營造出鄰家孩子的感覺”。在視頻分工方面,MCN機構負責提供每條視頻的套路和主題,而家長負責提供拍攝素材。“簽約後,我們會全程幫忙找選題、寫腳本,幫你做出符合平臺邏輯又爆款的視頻。”該負責人說。

據業內人士介紹,某些MCN機構還會選擇、吸收家長賬號成爲旗下達人,讓家長與專業團隊共同拍攝,後臺產生的全部佣金由博主方與平臺方五五分成,同時家長也需要聽從機構的安排,在機構要求下拍攝視頻。家長一旦私自發布視頻獲得收益而不與機構分成,便要向機構賠償收益金10倍的違約金。

與MCN機構合作到底靠不靠譜?這是不少試圖培養“兒童網紅”家長在社交平臺上提出的問題。

“MCN機構的資質參差不齊。”一位浙江“寶媽”向記者透露,“剛起步的小型MCN機構更偏好向粉絲量不多的寶媽博主發出邀約,但是他們根本沒有什麼資源,向你承諾的並不會兌現,反而你接廣告的錢都得分給他們”。

還有“寶媽”吐槽道,與MCN機構簽約後,對方要求拍攝發佈視頻的頻率太高,家長特別是孩子吃不消,但不拍就會違約,需要支付一大筆違約金,“現在很後悔與MCN機構簽約”。

陝西西安的一位母嬰博主向記者介紹,她目前深陷與MCN機構的糾紛中。當粉絲量在1000時,她與廣西某家MCN機構簽約,對方最開始承諾介紹商單,指導拍攝,雙方共同盈利,“可對方實際上沒有介紹過一次單子,我自己接的單子還要全部到公司賬戶後再分配。發現這個問題後我第一時間就要求解約,對方卻把我的聯繫方式刪了,兩個多月過去了,既聯繫不上人,也結不了賬。”(法治日報記者 趙麗 實習生 殷增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