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裡,寶媽們的隱形勞動終於變現了 | 深度報道
記者/樸雲
編輯/郝鳴
在快手上,有着這樣一個羣體,面對鏡頭,一顰一笑、煩惱拌嘴、孩子成長……她們的生活細節就呈現在觀衆的眼前。她們有着同樣的名字——生活類博主。
煙火人間裡的人情冷暖、家長裡短被她們轉移到線上,形成一個個線上村莊。在這裡,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劇本,粉絲就像是巷子裡的鄰居,對主播和他們的家人如數家珍,並與她們一起經歷生活的淚與笑,和她們共同成長。
在生活的這場戲中,寶媽們從幕後走向臺前,成爲了主角。藉助鏡頭,那些瑣碎的、隱形的家務勞動得以被看到,她們亦展示出獨立、堅韌、能幹的婦女形象,甚至通過流量變現,改變自己甚至家庭的命運,給鄉村帶來了新的變化。
一部手機撐起生活
從最初更新遛娃視頻,講述婆媳關係等故事,到如今鏡頭裡記錄着一家人在東北農村真實的相處日常,“麗麗一家人”的故事,悠長得像是一曲田園牧歌,時光的腳步在這裡慢下來,日子一天天流淌,孩子慢慢長大,歡聲笑語中,熱情、幽默的一家人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發生着改變。
這既是主播麗麗的生活,也是她的事業。這個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市木蘭縣楊木蕩子屯的姑娘用了兩年多時間,自學成爲了快手平臺上知名的生活類主播,憑着分享家庭生活的日常,擁有了327.2萬粉絲。最近的一個月,她要忙活十幾場年貨節直播。
成爲主播前,像大多數女性一樣,麗麗面臨着求職、結婚、生子的諸多抉擇。她和丈夫是小學同學,兩人青梅竹馬,大學畢業後,帶着對遠方的好奇和對首都的嚮往,兩人一起遠赴北京,成了“北漂”。住着月租五百元、沒有窗戶空調和暖氣的地下室,麗麗當時並不覺得苦。
麗麗大學是工商管理專業,2016年畢業時,正趕上外賣行業風起雲涌,再加上學長學姐們現身說法“互聯網行業比較有前景”,她就把求職目標錨定在互聯網行業。一畢業,她就進入一家上市企業的電商部門做助理崗位,但職業受限嚴重,於是她選擇離職;第二份工作仍與互聯網相關,但遭遇裁員;第三份工作也沒能幹太久。
2019年,短視頻帶貨剛剛興起,麗麗想,或許做短視頻也是一條職業路徑。作爲一個執行力極高的人,她暫緩了找工作的計劃,開始研究和學習短視頻拍攝。
探索的過程難免要走彎路。一開始,她看到什麼視頻類型火,就去跟風拍攝,頻繁更換賽道,嘗試不同的風格,但都做不久。如今想來,麗麗覺得自己當時有點急功近利、好高騖遠,從未考慮自己到底擅長什麼賽道,加上她對短視頻創作和電商帶貨一竅不通,每一種風格的視頻拍三五個月看不到希望,她就放棄了。
2020年,麗麗的生活邁入新階段。她成爲了一名母親。生存成了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夫妻倆都是農村家庭,經濟壓力大,雙方父母也無法來北京幫忙照護孩子,她索性決定自己全職帶娃。
但做短視頻的念頭一直沒斷,她認爲這是她兼顧帶娃和賺錢的唯一途徑。
2021年6月末,一個偶然的機會,麗麗刷到了一個記錄個人生活的賬號,主播拍攝視頻素材後進行配音,雖然粉絲只有2萬多,熱度卻不低,一開播直播間就有五六百人,還能賣些貨。麗麗覺得自己能駕馭這種風格,她也喜歡聊天講故事,於是就把目光對準這條賽道。
那時,孩子還小,她沒辦法拍攝真人對話,只能選擇更簡單的配音視頻;每天在小區遛娃時,以遛娃爲素材拍攝短視頻,等把孩子哄睡着後,再寫文案、配音,講述夫妻間、婆媳間相處的故事。
這次做號,麗麗的心態平和多了,她不再奢望能一條爆火,成爲大主播,只想着做好賬號分擔下家庭壓力,“掙個買菜錢”。“如果更好一點,每月能掙一萬多元,就跟我上班的工資差不多,那就太好了,如果還是做不起來,就當記錄孩子生活了。”
誰知這次,“麗麗一家人”賬號的前幾個視頻就登上快手熱門榜單,她還記得,第二個視頻已是百萬播放,“很幸運的是,我一下子就找到自己適合的方向了。”
真誠換真情
2021年8月,“麗麗一家人”賬號更新一個半月後,粉絲漲到八萬多,麗麗開始籌劃直播首秀。直播間最多時有800多人在線,遠超夫妻倆的預期。
興奮之餘,麗麗抓住機會開始每日直播,最初穩定的人氣只有200人左右,但堅持到2021年末時,她的粉絲已經有十七八萬了。
她從北京返回農村老家,故事裡的公婆也出現在鏡頭裡,這更加激發了粉絲的好奇心,直播間人氣漲到近千人,“這也是我這個賬號重大的轉折之一。”
2022年5月末,麗麗夫妻徹底結束北漂生活。她發現,賬號經營一年多,最高光的時刻是在農村老家,等重返北京後,直播間的人氣和粉絲熱情都下降了。“大家還是喜歡看我們一家人熱熱鬧鬧的。”
彼時,“麗麗一家人”賬號的粉絲已有四五十萬,她的帶貨收入高過丈夫上班一年的收入,她覺得對於農村出身的夫妻倆,“能趕上這麼好的一次機會不容易,可能這輩子也趕不上第二次了。”於是她說動丈夫辭職,兩人回老家放手一搏。
麗麗明白,在粉絲的心中,自己是北漂的農村大學生,爲夢想在大城市奮鬥,突然選擇返鄉,會有人誤以爲兩人是想回家啃老。於是她特意發了幾條視頻進行解釋,講述自己在大城市的經歷、遇到的困難以及返鄉後的規劃。真誠也換來了真情,賬號因此意外漲粉幾十萬,直播時,在線人數漲到六七千人。
在快手平臺上記錄農村生活的賬號裡,大學畢業、有過北漂經歷的麗麗平凡而特別,她的粉絲多爲30歲以上的女性,她們願意跟她聊天,更願意瞭解她——一個年輕、獨立、有思想的新女性,如何爲人處事,如何保持平常心,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尋常生活中,拾撿着小確幸和小美滿的瞬間。
一路走來,在線上村莊中,麗麗和粉絲們互相陪伴,分享家庭日常,粉絲成了她的網絡鄉親,關心着她家的大事小情。在賬號的評論區,粉絲們對麗麗家的家庭成員如數家珍,誇她孩子可愛,親友相處搞笑、和諧,那種平實的、大家都會經歷的生活,更易於激發共情。“永遠要保持真誠,不能欺騙她們。”麗麗說。
帶貨,爲了家鄉的山與海
直播帶貨,是家庭類主播變現的主要方式。和專業的直播間帶貨還略有不同,家庭類博主主打一個接地氣、親民,如果在帶貨時太商業化,則有可能會跟自己平時的風格大相徑庭,造成“家人們”的不適應,最好的形式是“嘮着嗑”就把貨賣出去。這其中,既需要主播有着高超的表達技巧,也要對選品定位有着精準把握。
2021年12月,麗麗第一次直播帶貨,銷售老家木蘭縣特產大米,就大獲成功。平日裡幾百人的直播間來了一千人左右。直到現在,大米仍是麗麗直播間最受歡迎的產品,2023年末,4萬單大米上線一分鐘就被搶購一空。
麗麗的成功離不開自己的家人的支持,“從一開始,我身邊基本沒有打擊的聲音,這也挺幸運的。”她說,丈夫是她堅強的後盾。自打開播後,她變得非常忙碌。每天晚飯後,丈夫負責哄孩子,她就直播到深更半夜。
如今,麗麗的賬號已經做了三年,不直播的日子,她仍保持日更,隨着時間的推移,就像《鄉村愛情》似的,更多親友走進鏡頭,更多的新故事和人物出現在麗麗的大家庭中,幾位親友也相繼運營起自己的賬號,表哥“蜂蜜大哥”一着急就口吃,但粉絲卻非常喜歡他的憨厚和勤勞,如今,“蜂蜜大哥”自己的賬號也有了十幾萬粉絲。
長輩們感激她給孩子們帶起一個不用背井離鄉就可以奮鬥的事業。“蜂蜜大哥”曾經和父母一起遠赴海南的山上養蜂謀生。如今,他做起了短視頻,也蓋了新房子,父母也順勢回鄉和家人團聚。
帶領親友致富的同時,“麗麗一家人”也做了很多公益來回饋家鄉,她爲屯裡安裝了路燈,讓鄉親們夜間走路不再伸手不見五指;用沙石墊了村中土路,讓大家出門不再難以下腳;爲村裡修建了休閒小廣場,讓大家閒來有個去處;逢年過節,麗麗還給留守家鄉的鄉親們送上禮品……
更多本地農民受益於麗麗的直播帶貨,2023年末,她開始籌備2024年的帶貨選品——用當地最高的收購價,與農民簽訂近6000畝稻田的訂單。到2024年的豐收季,她以每斤高於市場價一毛錢的價格購得大米再賣出去,成本雖然高了五六十萬元,但更多的土特產和當地食品企業,通過麗麗的鏡頭走出東北,走向全國。
更多像麗麗一樣的寶媽們聚集在快手平臺,通過發佈短視頻,逐漸尋找到了記錄生活和賺錢的方式。快手主播然姐運營着“東北三胞胎一家”的賬號,她和丈夫幹了十年餐飲,一直忙於經營火鍋店,在迴歸家庭後,用鏡頭記錄下三胞胎的成長瞬間,從餐飲人成功轉型爲帶貨主播,半年時間便實現了月GMV超千萬的突破;黑龍江綏化的農村單親媽媽“明明姐”,僅憑150萬粉絲,就創造了單場直播GMV1148萬的好成績,同時帶火了海倫豆油、綏化麪包、嫩江滷鵝、哈爾濱紅腸等多個東北特產。
有了鏡頭外“家人們”的注視,寶媽羣體不再囿於家庭一角,在廚房與愛之外,她們尋回了屬於自己的天地。在鏡頭之中,她們不僅記錄生活,傳遞着生活的價值與智慧,還爲自己和家人創造了更好的生活條件,爲家鄉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版權聲明】本作品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歸北京青年報【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低齡“入托”背後:要改變的,不止桌椅的高度時隔26年,逃犯歸案時“洗”成另一個人?傳媒公司、花場、整容貸,年輕女孩求職時的殘酷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