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第一波考研棄考爆發期即將來臨!

暑期考研“情緒崩盤期”來了?這一關,一定要扛住!

進入七月,很多考研同學突然發現:堅持了好幾個月,狀態卻一天比一天差,效率越來越低,情緒也越來越難以控制……如果你最近也開始焦慮、疲憊、甚至產生“要不放棄算了”的念頭,那麼請一定要讀完這篇文章!

備考疲憊感襲來:努力卻看不到效果

大多數人從3月或4月就開始備考,經歷了前期的基礎積累後,本該進入強化提分階段,可偏偏在這個時候,狀態開始急轉直下。

你會發現:

明明已經複習了幾個月,做題卻還是頻頻出錯;

背過的內容總是記不牢,剛剛看過的章節轉眼就忘;

越努力越焦慮,彷彿掉進了一個“努力無效”的陷阱。

這種邊際效應遞減的現象非常常見,是大腦在長期重複輸入之後的自然反應,但很多人卻誤以爲是自己“不行了”,從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死循環。

高溫+環境煩躁,學習節奏一團亂

暑期的高溫天氣也在不斷加劇身體與情緒的雙重內耗。沒有空調的自習室,悶熱的居家環境,一坐下學習就開始頭暈發睏,注意力難以集中。

特別是居家備考的同學:

家人一吵心態就崩;

學着學着想睡覺,剛打開書就刷起手機;

再加上爸媽偶爾的“你是不是該工作了”一句,更是雪上加霜。

環境不適,情緒波動,複習節奏自然被打亂,學習效率也隨之崩塌。

信息焦慮爆炸,別人的進度成了你的壓力

進入暑期,複習平臺、機構賬號、考研羣組開始輪番轟炸:

“專業課應完成2輪背誦”

“政治1000題刷完一遍”

“日均學習12小時起步”

再加上朋友圈、小紅書裡各種“打卡日常”,彷彿全世界的考研人都在拼命卷,只有自己是那個掉隊的落後者。

這種“別人都比我強”的錯覺會極大摧毀你的信心,讓你在不斷比較中變得焦慮、煩躁、自我懷疑——但別忘了,那些曬出來的“12小時學習照”,背後也可能是精心包裝過的“朋友圈濾鏡”。

現實與心理打擊疊加,自我懷疑頻繁冒頭

很多同學在暑期開始嘗試做真題或模考,卻發現結果和想象差了十萬八千里,不禁開始懷疑:“我是不是考不上了?”

與此同時,校招提前批、公務員報名、出國項目也紛紛登場,考研不再是唯一選擇,心裡多了“退路”的聲音。

特別是家裡人的勸說:

“考不上就別浪費時間了”

“你年紀也不小了,早點工作吧”

這些話不斷擊打本就搖擺不定的內心,很多人開始思考:是不是該放棄了?

✅ 怎麼辦?撐過去的關鍵是掌握正確節奏!

這個階段,不是你不行,而是情緒、環境、信息共同拖垮了你的狀態。解決方法不是拼命硬卷,而是調整節奏、重建信心。

把暑期作爲“基礎穩固+真題入門”階段

暑期不是比誰複習得多、學得快,而是要把基礎打紮實。每天定下可完成的小目標,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每天不躺平”。

✅ 示例任務:

背完當天政治關鍵詞+記1組多選題

精讀英語閱讀真題一篇

梳理一章專業課大綱,做筆記+標註重點

即使狀態差,也要每天完成一項核心內容,這比“什麼都不做”要強得多!

切斷干擾,營造純粹學習環境

卸載娛樂類 App(如抖音、小紅書、微博等);

清理“卷王打卡羣”,避免焦慮內耗;

固定自習空間,哪怕在家也營造“學習儀式感”(如穿戴整潔、固定時間、同一張桌子);

只關注權威渠道:院校研招網、導師公衆號、專業課官方資料等。

有條件的同學建議找附近圖書館、自習室,遠離“誘惑地帶”,效率立馬飆升!

重新錨定目標,喚醒內在動力

當你想放棄時,請做一件事:強制延遲10分鐘做決定,這期間你要:

快速回憶這幾個月自己完成了哪些任務;

寫下你當初決定考研的原因(一定要具體!):

想進入某專業深造;

想改變現在的工作狀態;

想去某個城市發展,需要研究生學歷。

✅ 動力來源不是“提升學歷”這四個字,而是你想過上的生活模樣,是你爲此願意拼一把的信念。

✨寫在最後:

如果你已經堅持到了現在,那就不要被一時的倦怠打敗。你不是不夠努力,只是太累了;你不是走得慢,而是在爲衝刺蓄力。

所有的考研人都會經歷疲憊、焦慮、崩潰,關鍵是:你要相信,熬過這個暑假,真正的衝刺纔剛剛開始!

繼續堅持,秋天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努力中的自己!

考研網隆重上線

「考研院校數據庫查詢數據庫」

院校數據&專業數據&錄取數據

✅一鍵對比✅智能擇校

掃描下方二維碼立即查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