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曲張嚴重恐潰瘍 須手術治療
靜脈曲張是靜脈系統中最常見的疾病之一。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血管外科主任黃懷緒說明,當下肢靜脈功能正常時,血液能順利迴流至心臟,然而,若靜脈瓣膜功能異常,導致血液無法順利迴流,便會淤積於下肢靜脈內,進而造成靜脈擴張、扭曲變形,也就是靜脈曲張。
黃懷緒說,靜脈曲張患者中,女性約佔6成,常見危險因子包括懷孕、肥胖、久站或久坐,因爲腹部壓力增加,長期壓迫靜脈,導致靜脈曲張發生。初期症狀可能僅限於小腿外觀變化,伴隨疼痛與搔癢感;若未即時治療,可能進一步出現:腳部腫脹、小腿色素沉着、潰瘍傷口、血流不止,嚴重時須透過手術治療改善病情。
當症狀輕微,可穿着醫療級壓力襪來改善症狀及預防惡化。黃懷緒提醒,應注意丹尼數,也就是紡織絲線單位長度的重量,建議選擇約280丹的醫療壓力襪;早上起牀時保持平躺,擡高腿部後穿上,若已起牀,建議躺回牀上將腿部擡高約5分鐘後再穿襪,以利靜脈迴流。
手術方式可分爲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傳統手術爲高位結紮及靜脈剝除手術,從鼠蹊部開口,切斷並移除曲張靜脈;常見的微創手術方式包括血管內燒灼術(靜脈內雷射治療)、靜脈膠水閉合術、側肢靜脈結紮術、硬化劑注射、表皮雷射治療,這些方法多數傷口小、恢復快,術後效果良好。
預防靜脈曲張應從日常生活做起,建議培養運動習慣,例如游泳、騎車、慢跑、跳舞、打球等促進血液循環的運動;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纖維可避免便秘,促進血液迴流;體重增加會阻礙靜脈迴流心臟,因此建議身體質量指數(BMI)維持在18.5至24之間。
另外,水療可以促進循環,透過淋浴或踩水幫助強化靜脈壁,預防靜脈充血;避免久坐久站,應定時活動雙腿,降低下肢血液滯留的風險;休息時將雙腿擡高15公分左右,或是超過心臟持續15分鐘,減少雙腿充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