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鈴聲突然大作 海山礦坑傳來爆炸巨響

末代女礦工:海山煤礦,與一位社會學者對礦工阿嬤的生命考掘(春山出版)

臺灣的煤層薄,受造山運動影響,煤田中有多層煤帶,上下磐脆弱,經過長期的探採,深入地底的煤巷長度早超過兩公里,深度有的更達海平面下一千公尺。礦場規模小,大量使用人力挖掘、運輸,地壓大、溫度高,工作環境惡劣。開發數十年之後,海山原來的主坑道已經「煤枯炭盡」,因此,又向下再延長了八百五十公尺,改採斜坑開挖,礦工必須使用鑿岩機,半蹲半爬進入煤層採煤。隨煤層不斷深入地底,開挖風險更高,潛藏着大型礦災發生的可能性。

回到一九八四年,那個令許多臺灣礦工家庭難以忘記的時刻。

六月二十日。歲時甲申年庚午月辛丑日,逢危丑日,不宜娶親、造作、安葬、入宅,犯之田產不收、財物失脫、虎咬蛇傷,大凶,損六畜、招官司,諸事不宜。

中午十二點五十二分突然傳來爆炸巨響,出事地點在建安主坑道第三斜坑十三片道與十五片道之間,距離坑口達二九九○公尺。礦場突然警鈴聲大作,代表坑內出事了。當時正值交班時間,有十餘位距坑口較近的礦工順利逃出坑外。礦工們聽到鈴聲之後,旋即以三人一組,重新裝滿水壺,帶着電池、頭燈和帆布袋,回頭下坑救人。幸運獲救的陳炳欲說:「已經爬到前頭的同事叫說『要倒下也要一塊兒倒下,要走大家一起走』,接着就有同事過來攙扶我,把我救出坑道。」隨着爆炸事故發生,失去電力,坑內沒辦法通風,溫度愈來愈熱,大約花了一小時,幸運生還者用盡全力爬出坑口。

警鈴聲持續大作,從七聲轉爲八聲,「七煞八敗」(tsi-suah bai-pāi),代表有礦工傷亡。尚有七十位礦工仍受困坑內,有半小時因停電無法輸送空氣進入坑道,困在十五片道以下者凶多吉少。搜救人員與時間賽跑,前兩天都在打通落磐,清出坑道內的坍方,坑內依然小落石不斷,有的地方落石已堆到五、六公尺高,坑道內充滿瓦斯味,支撐坑道的支架全被壓垮,隨時有再崩塌的危險。外面來支援的搜救人員因不瞭解地形,海山礦工兄弟仍是救援主力,有些人冒險搶進,被後續落下的土石壓傷,礦工之間休慼相關、生死與共,在地底展開一場生死拚搏的搜救行動。

礦場安全監督員趕到坑口,只能在坑外指揮救災,礦場人山人海,家屬心急如焚地等待着,希望奇蹟出現。礦務局保安人員、媒體記者、臺北縣衛生局與亞東醫院醫護人員在現場待命,坑口已搭建臨時停屍間,等待法醫到場勘驗。圍觀羣衆不斷蜂擁而至,聚在拱橋上觀望,整個橋面站滿人,屏氣凝神,觀看一場生離死別的轉播報導。(四之一;摘自《末代女礦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