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票涌商務艙 雙鐵短收2.7億

高鐵商務車廂去年因敬老票短收約2.4億元、臺鐵騰雲座艙則短收近3000萬元,今年旅客量穩定成長,預料短收金額會更高。(杜宜諳攝)

雙鐵自行吸收敬老票金額

運輸業者依法提供65歲以上長者「敬老票」,短收的金額須由業者自行吸收,雙鐵都設有較一般座位更高價的艙等,也同樣給予半價,近年已引起討論。據悉,高鐵商務車廂去年因敬老票短收約2.4億元、臺鐵騰雲座艙則短收近3000萬元,金額雖不至於大到影響營運,但是否公平,旅客持不同看法。

臺灣2025年邁入超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20%以上,許多社會福利政策都到了重新檢視的階段。《老人福利法》25條規定,老人搭乘國內公、民營水、陸、空大衆運輸工具、進入康樂場所及參觀文教設施,應予以半價優待。

高鐵商務車廂與臺鐵騰雲座艙定價高出一截,平日搭乘率卻很高,假日更難搶。尤其騰雲座艙早早被鎖定搶光,一方面與供給少有關,另一原因是相對便宜的敬老票大量涌入,讓一般旅客想體驗卻買不到票。

以高鐵爲例,臺北-臺中對號座全票價700元、自由座675元、敬老票350元;商務車廂票價1250元,敬老票僅625元,比自由座全票價還便宜50元。

據統計,2024年高鐵賣出649.1萬張敬老票,以臺北-臺中優惠價350元計算,高鐵公司須自行吸收22.7億元,其中68.5萬人次搭乘商務車廂,高鐵短收2.4億元。今年旅客量穩定成長,預料短收金額會更高。臺鐵部分,去年賣出2348萬張敬老票、自行吸收10.84億元,其中騰雲座艙發售13.7萬張、自行吸收2900萬元,雙鐵敬老票支出都是逐年成長。

不只雙鐵感受壓力,客運業者也因敬老票虧損擴大。國光客運總經理任季男表示,公司每年要吸收1億元的敬老優惠,過去客運業賺錢時還能回饋社會,如今自救不暇,社會福利應該由政府來做,再苦不該苦業者,盼有關部門重視。

交通部表示,受限政府財政壓力,目前大多采票價交叉補貼方式。由於敬老票優待屬社會福利政策一環,將持續與衛福部主管機關研商,就老人票優待設計補貼方案並編列預算,降低業者負擔,確保大衆運輸的永續經營。至於是否考慮取消高鐵商務艙及臺鐵騰雲座艙優待票?高鐵、臺鐵公司均依法提供敬老票,衍生差額已納入票價計算機制,故雙鐵仍依法持續提供敬老優待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