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周報/利率決策周開跑!關稅壓力下 臺美同迎關鍵利率決策週

在國際不確定性升高,且新臺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下,央行可望延續「停看聽」策略。 聯合報系資料照

#關稅未明、景氣趨緩 利率「連5凍」機率高

(關鍵事件:6/19 臺灣央行理監事會)

臺灣央行將於6月19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面對美國關稅政策頻頻轉彎、下半年景氣成長明顯趨緩,市場普遍預期央行將連續第五次按兵不動,維持利率政策不變。

今年以來,受美國前總統川普對等關稅政策影響,臺灣出口爆發拉貨潮,帶動上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達5.35%。但90天暫緩期將於7月初屆滿,國內學者普遍認爲,下半年出口與景氣恐面臨「拉貨變成存貨」的反轉風險,經濟成長率預估驟降至1%。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啓超指出,央行此時將更關注景氣與匯率風險,通膨則退居次要。

雖然美國與歐洲央行釋出年底降息訊號,歐洲央行甚至已率先調降利率一碼,但多數專家認爲,臺灣目前尚無條件跟進。央大學者表示,通膨雖降至1.55%,但短期內不宜貿然降息,應觀察關稅政策影響是否延伸至勞動市場與金融體系。

此外,5月新臺幣強升至29字頭,也引發出口業者憂心競爭力受損。市場部分聲音期待央行藉降息壓抑升值,但央行前官員直言,「不可能」,認爲若因匯率調整利率,將動搖過去打炒房政策基礎。

在國際不確定性升高,且新臺幣兌美元持續升值下,央行可望延續「停看聽」策略。

臺灣央行將於6月19日召開第2季理監事會議。 聯合報系資料照

#通膨降溫、就業轉弱 Fed利率維持壓力升溫

(關鍵事件:6/19 美國央行利率決議)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低於市場預期,核心通膨亦連續第四個月未達預估,引發市場對聯準會(Fed)年內啓動降息的期待升溫。前總統川普也隨即喊話,呼籲Fed應一次降息4碼(1個百分點),以支撐經濟與對抗高利率衝擊。

經濟學家指出,5月通膨走緩主要受惠於兩大短期因素:首先,川普政府先前宣佈的部分關稅措施暫緩90天實施,使企業暫時免於轉嫁成本;其次,多數零售商仍在清銷關稅上路前囤積的庫存品,暫時壓抑了終端價格上漲。這些因素造成通膨數據出現短暫放緩,未來隨關稅正式實施,通膨壓力仍可能回升。

此外,勞動市場出現轉弱訊號。美國勞工部公佈的數據顯示,外籍移工就業人數連續兩個月大幅下滑,創下自2020年疫情初期封鎖邊境以來最大跌幅。這反映出勞動力供給面臨挑戰,可能影響整體就業市場的復甦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川普一方面主張就業放緩應促使Fed降息,另一方面卻推行嚴厲的移民政策,限制勞動力供給,這使得Fed在評估就業數據時面臨更大不確定性。若勞動人口因政策減少,失業率可能無法全面反映勞動市場的真實疲弱,增加Fed決策的難度。

根據《路透》在6月5日至10日間針對105位經濟學家的調查,絕大多數預測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將在6月17至18日的會議上維持利率在4.25%至4.5%區間不變。Fed主席鮑爾在會後將面臨如何解釋通膨穩定與就業趨緩,但仍維持利率不變的挑戰。

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增幅低於市場預期,核心通膨亦連續第四個月未達預估,引發市場對聯準會(Fed)年內啓動降息的期待升溫。 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