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震盪干擾 臺灣融資租賃業獲利改善恐至2026年
臺灣融資租賃業今年的狀況依然嚴峻。中華信評表示,國內前三大融資公司包含中租控股、裕融以及和潤的市佔率約爲90%,三家公司在2018~2022年間皆採取積極的擴張策略,鎖定國內個人客戶,這類二手車或機車融資客戶往往信用品質較新車租賃融資客戶要弱,因此具有較高的信用風險,過去兩年間,這類邊際授信業務的比重升高,導致融資租賃業的授信成本增加,以及持續升息也導致融資成本提高,進而使其獲利能力下降、資產品質降低,今年全年授信成本可能仍維持較高水準。
中華信評指出,去年三大融資公司的應收帳款資產品質惡化,多與二手車融資業務的個人客戶有關,且中小企業因通膨壓力、人力資源匱乏等因素導致的延遲還款情況亦有所增加,中國大陸與東南亞主要市場的經濟復甦不均,亦造成前三大融資公司海外業務的延滯率有所提高,而業者欲打入東南亞新興市場的策略,可能會進一步導致同一期間的授信成本居高不下。
若要看到融資租賃業的獲利能力改善,中華信評認爲,需等到明年反彈回升的可能性較高,業者受到自律規範限制,對於二手車融資業務的貸放成數有限,雖然利差不如二手車融資業務高,但融資租賃業在拓展企業融資業務應使利差有所改善。以合併基礎來看,臺灣融資公司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業務較高的利潤率部分也可部分彌補該產業降低的整體利差。不過,由於融資業者的海外擴張策略審慎,其信用指標需要更長一段時間方能產生明顯改善。
中華信評認爲,數個支持因素將有助於融資租賃業明年提升資產品質與獲利能力。首先,去年底臺灣融資租賃市場的資產品質顯現出穩定的跡象,而該產業應可在2026年以前消化大部分二手車融資業務的逾期應收帳款。其次,融資租賃業對於海外業務也積極的提升風險控管機制。此外,授信成本下降、部分打銷呆帳逐步收回,以及融資成本可能略爲降低等因素,皆有助於臺灣融資租賃業在2026年提升獲利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