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美再次偉大 面臨3難題
川普想讓美國製造業再次偉大,眼前有諸多難題。圖爲競選期間一名川普支持者舉着「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標語。 (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企圖透過高關稅推動製造業迴流,迫使企業將工廠轉移到美國本土,重建本地生產鏈,「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但《經濟學人》則直指川普的MAGA藍圖潛在不少危機,包括勞動力不足、建廠難及基礎設施老化等諸多難題。
《經濟學人》指出,美國製造業面臨的第一大障礙便是人力短缺。美國工人工資普遍遠高於亞洲國家,平均工資爲中國的2倍、越南的6倍,即便如此,仍難吸引足夠人力投身製造業。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調查,高達五分之一的工廠因人力不足無法全面運作。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過去也曾直言,該公司在亞利桑那州的投資受限於當地工人短缺問題。
儘管自動化被視爲潛在解方,卻與川普「創造就業」的政策目標產生矛盾。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在製造自動化方面落後主要競爭對手。根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2023年數據,美國製造業的機器人密度爲每萬人295臺,遠低於中國的470臺與韓國的1012臺。
第二個挑戰來自建廠難度與基礎設施老化。在通膨與材料成本上升的背景下,近年美國建廠成本翻倍。專家指出,美國營建業生產率僅爲1960年代的60%,加上過度監管與「鄰避效應」,都會拖累項目進展。
另外,美國現有製造業設施老舊,全國5萬座工廠中,有超過一半已運作逾30年,電網與交通設施同樣老化嚴重。2024年美國道路與交通建設者協會指出,約三分之一橋樑需修繕或更換,而電網系統多數建於1960至70年代,已接近使用年限,頻繁停電亦影響製造效率。
製造業迴流的另一隱憂則在於移民政策。川普上任後強硬驅逐非法移民,使得依賴外籍勞動力的建築與製造業面臨更大人力缺口。《經濟學人》直言,川普不應沉迷於美國製造的昔日榮光,而應以面向未來的視角,建立更具創新能力的製造業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