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相對論」 美中大戰第二回合鹿死誰手

▲兩大經濟強權的關稅對壘,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震撼教育。(圖/路透社)

文/三普經

自從川普1月底再任美國總統以來,抱持「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信念,對全球各國祭起關稅大旗,尤其在「對等關稅」的大帽子下,至今已對中國大陸課以累計245%的關稅,中國大陸隨即也對美國產品實施報復性的125%關稅,兩大經濟強權的關稅對壘,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震撼教育,並對全球經濟成長與通膨展望形成莫大的不確定。

一場看似沒有贏家的對峙 但川普勢在必得

這一場對峙看起來沒有贏家,但川普總統勢在必得,究竟美中角力誰能夠堅持到最後,何時世界經濟能夠重回正軌?從川普總統第一任期來看(2017-2020),當時美國政府對價值超過3,500億美元的中國大陸商品課徵25%關稅,中國大陸也對價值600億美元美國進口商品加徵5%~25%的關稅。

但第一回合交手的結果似乎殺傷力不大,美國經濟成長率維持在2.5%-3.0%之間,2020年反而因爲新冠疫情而萎縮2.2%。

另外通膨情勢也沒有因爲關稅而上升,失業率也呈現平穩,直至2020年因新冠才急遽惡化至8.1%,經常帳赤字則是持續惡化。可以說川普第一任期所發動的關稅戰,最後因爲新冠疫情而後繼無力。

之後拜登政府延續川普對中國大陸的高關稅政策,但受惠於疫情後的經濟復甦以及1兆美元的基建方案(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nd Jobs Act)等擴張性財政政策,讓美國經濟得以在過4年(2020-2024)明顯優於其他工業國家。

惟美國經常帳赤字也水漲船高,2024年高達9,486億美元,是2017年的2.5倍之多,另外通膨升溫也是民主黨在總統選舉失利的主因之一。

反觀中國大陸經濟表現,在過去年持續呈現長期成長走緩現象,主要的經濟問題是在解決其國內的房地產泡沫、以及製造業產能過剩所形成的通縮問題,美國的高關稅並未對中國大陸的出口形成致命傷害,其經常帳依然享有巨大順差。

新冠疫情同樣對中國大陸產生衝擊,嚴重影響內需。即便如此,其人均所得從2017年的8,760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將近1萬3千美元,成長近50%。綜合第一階段美中貿易衝突,雖然雙方呈現高姿態敵對態勢,但不影響各自的經濟發展。

川普變本加厲 預期中國將進行一場持久戰

此次川普總統變本加厲的關稅手段,已經對全球經濟前景及金融市場造成巨大沖撃,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政策已從小院高牆轉變爲大院高牆,對於持續調整經濟結構的大陸經濟而言,無異雪上加霜。但中國大陸憑藉於着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及衆多的人口,預期能夠與美國進行一場持久戰。

近期川普總統對中國關稅態度已出現軟化,美國財政部長也直言關稅戰僵局,雙方都難以爲繼,這對金融市場是好消息,但並不會改變美中經濟對峙的局面。

在這場川普關稅2.0的的戰局中,對其他大型經濟體如歐盟、印度及俄羅斯,可能美中都需要拉攏,因此受到經濟傷害相對較輕,但對於其他以出口爲導向的小型經濟體,預期可能受到較大的震撼教育。

▼中國大陸憑藉於着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及衆多的人口,預期能夠與美國進行一場持久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