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上任百日 顛覆全球經貿
川普總統最近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上任百日的施政成果,無視於其支持度下滑,仍然信心滿滿,並堅持會持續實踐其競選承諾。 路透
川普總統最近接受媒體專訪,談到上任百日的施政成果,無視於其支持度下滑,仍然信心滿滿,並堅持會持續實踐其競選承諾。事實上,在美國不願參與國際社會下,各國重新定位與美國的關係;美國築起關稅高牆下,引發全球經貿劇烈變化,不但減緩經濟成長動能,也將帶動另一波供應鏈重組。川普也意圖擴權,目標指向聯準會,除了干預貨幣政策外,也有要求各國購買無息美債的企圖,使得全球對美債及美元信心下降,造成金融市場的震盪。川普上任才百日,但對全球影響深遠,已成爲美國史上具有高度爭議的總統。
川普特別強調美國在國際經濟格局中佔有絕對優勢,更以「我是這家巨大的商場 」來形容自己及美國,意指各國期望進入全球最大市場的美國。他強調作爲「巨大的商場」代表,美國有權制定交易條件與關稅政策,並且在貿易談判中握有主導權。川普發言展現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自信,也釋放出美國未來強硬談判立場的訊號。
川普的直率表白,也顯示出各國與美談判所面臨的困境,最大的爭議在於美國動輒以美國標準,要求各國將過去所虧欠美國的部分,一次性補償,對各國形成沈重的負擔。
以關稅做爲籌碼,要求各國進行談判,是川普對外經貿政策的主軸,而這其中的核心則爲美國對各國課徵的「對等關稅」。但迄今川普對計算對等關稅的質疑仍解釋不清,但在美國的壓力下,各國要在美國認定的公平原則下,全力滿足美國需求,以換取降低對等關稅,而美國則不須有任何改變。在上談判桌前即已經註定是一不公平,而且實力不對稱的談判。
以率先與美國談判的日本爲例,日本先前已承諾對美國高達1兆美元的投資,金額遠超過其他國家。但美國對日本的要求仍然是排山倒海,包括降低車輛及農業的非關稅貿易措施、在貨幣政策上採取更積極的做爲,以避免日圓貶值,以及增加國防開支與分擔更多駐軍費用。甚至還要求日本避免與中國大陸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係,但日本不可能與其最大貿易伙伴中國脫鉤,更無法順應美國而「選邊站」,形成一兩難的情境。
日本的對等關稅爲24%,還低於臺灣的32% ;去年對美國貿易順差也低於臺灣對美國貿易順差,由美國目前對日本的談判要求,未來臺灣所承受的談判壓力可想而知。
依照川普的立場,各國不太可能完全豁免對等關稅,所以臺灣應以降低對等關稅爲目標。臺灣已率先向美方提出將平均6.5%的現行最惠國關稅降爲零的建議。不過仍應比照一般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慣例,對於高關稅產品,爭取可以分階段降稅,並盡力要求納入排除不降稅的項目。另外美國對臺灣農業雖然長期順差,但要求臺灣持續開放的壓力仍不小;而臺灣也應儘量維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即開始實施的關稅配額制度,以及特別防衛措施,以降低農業開放的衝擊。
美國也可能要求臺灣進一步開放服務業市場、消除更多的非關稅措施、提高民間及軍事採購,以及增加對美國的投資,甚至也會要求臺幣升值來降低貿易順差。臺灣未來必須以整體包裹的方式,與美國周旋,以換取美國調降對等關稅。可以確定的是,臺美關係將進入新的階段。
政府已經編列大筆預算,準備協助對美國開放而受衝擊的國內產業,但並不是直接以補貼來彌補其損害,而應協助產業進行體質調整;所以協助措施應採取遞減方式,使產業可以逐步提升競爭力,才能因應未來的高關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