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評論員:矢志奮鬥築夢青春中國

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青年一代有理想、敢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未來,實現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青年的所思所盼,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在心。一封封書信、一次次講話、一場場座談,無不飽含對廣大青年成長成才的關懷。“立鴻鵠志,做奮鬥者”“奮力書寫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青春篇章”……殷殷囑託,鼓舞青年砥礪奮進。

中國青年從來與時代同向同行。回望歷史,從“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壯舉,到“把青春獻給祖國”的建設熱情,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到“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鏗鏘誓言,一部民族復興史,也是一部青年奮鬥史。

國家所需,青年所向。如何更好地實現青春價值?唯有把個人理想同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強國建設進入關鍵時期,更加需要廣大青年勇立潮頭,迎難而上,抓住機遇,增長才幹,積極投身偉大事業,用矢志奮鬥擦亮青春底色、築夢青春中國。

立報國之志,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人雖渺小,但心可以無限廣闊。”神舟二十號航天員王傑的話,道出當代青年的大志氣與大格局。如今,社會選擇更豐富,價值更多元,但是青年人的家國情與愛國心始終不變。中國青年不做時代的旁觀者,而要志存高遠,胸懷壯志,此時不搏更待何時?

增強國之能,實踐點燃奮鬥激情。如今,在科技前沿、技能賽場、廣袤田野、廠礦車間,處處揮灑着青春汗水、印刻着青年足跡。青年要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一線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那裡有錘鍊意志本領的契機,是展現青春朝氣的舞臺。

越是接近民族復興的目標,越要加倍努力。廣大青年要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用“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標準鍛造自己,在波瀾壯闊的新徵程上,不斷書寫無愧於時代、歷史和人民的青春答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經濟日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