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別讓技術型“黃牛”得逞

暑期來臨,演唱會、音樂節、話劇等演出活動熱度飆升。無論手速多快,總是一票難求,讓衆多消費者叫苦不迭。轉頭卻見交易平臺上,“黃牛”手握門票高價倒賣。這是爲何?在技術加持下,“黃牛”的搶票手段愈發隱蔽高效。無需真人操作,應用軟件就可以快速、不間斷地點擊購票按鈕。不僅如此,“黃牛”還有搶票插件,能夠在官方開票後跳過選座步驟直接付款。“黃牛”用上先進手段,讓普通觀衆搶票難上加難。此前,“強實名”政策的推行對“黃牛”倒票產生了一定的遏制效果。要看到強實名政策的積極作用,繼續強化政策執行與監管力度,並配合動態人臉覈驗等技術升級。此外,相關部門應積極研發新技術,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工具爲票務系統加上“防護盾”,阻斷“黃牛”利用技術漏洞搶票的路徑。同時,電商平臺和社交平臺也需加強審覈,識別並打擊各類倒票行爲,下架問題產品,防止不正當不合理加價,切斷相關交易渠道。

本文源自:金融界AI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