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省挑大樑|江海奔流與日新——江蘇以高質量發展實績服務全國發展大局
匯通江淮之氣概,暢達黃海之遼闊。在我國東部沿海的幾何中心,這裡有片充滿活力的熱土。江蘇,以佔全國1%的陸域面積和6%的人口,創造了10%以上的經濟總量。2025年的春天,這片土地正以“打頭陣、勇爭先、走在前、作示範”的使命擔當,書寫着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答卷。
過去一年,江蘇聚焦16個先進製造業集羣和50條重點產業鏈;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比首次超過50%,區域創新能力提升至全國第2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創板上市公司等數量居全國前列。江蘇,正在書寫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奔赴”。
蘇州工業園區,被譽爲“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
昔日池塘窪地,如今創新之城,已過而立之年的蘇州工業園區,成爲世界觀察中國的開放窗口。截至2024年底,園區累計吸引外資項目超5200個,實際利用外資超420億美元,其中108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投資189個項目,這塊改革開放“試驗田”日益成爲高質量發展“高產田”。
同心結形狀的元蕩慢行橋,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生動註腳之一。除了元蕩慢行橋,還有步行橋、公路橋、高鐵橋……一座座橋樑不斷拉近長三角的時空距離。打通關鍵“節點”,逐步實現區域一體化“跨界無感”。
從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到公共服務的無縫對接,從醫療資源共享到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江蘇以“一體化”思維破題,讓羣衆的幸福感像長三角的水一樣自由流動。
回望去年,江蘇“民生成績單”成色十足。區域城鄉差距縮小,共同富裕紮實推進,爲共富示範、潤澤民生底色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江蘇,正於時代浪潮中踏浪前行,在科技創新中鍛造產業硬核,在深化改革中勇立時代潮頭,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有更大擔當,在區域協同中書寫共富答卷。這方充滿活力的熱土,正以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勇挑大樑,在新時代征程中大步前行。
編導:張寶亢
記者:劉宇軒、黃培鋒、林凱、張寶亢
攝製:吳昊天、許暢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