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長龔明鑫閱歷豐富 帶來從容大局觀

經濟部長龔明鑫。圖/本報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龔明鑫於9月上任,當時經濟部面臨多項急需處理的議題,包括對等關稅、電價調升、再生能源爭議等,相較於過去一段時間,爲避免「多說多錯」,經濟部減少對外發言的場合和管道的作法,龔明鑫上任首日就對外宣佈,恢復每週一次的「問到飽」的堵訪時間。

不僅不怕發言,經濟部官員對他的評價相當高,由於擁有行政院、國發會以及智庫的資歷,龔明鑫對經濟部部務的看法,更具「大局觀」。

出生於1964年的龔明鑫,是中興大學(現臺北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臺灣大學經濟學系碩士。進入中央政府之前,長期服務於臺經院,42歲就升任臺經院副院長,是民進黨重要的經濟智囊。

前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後,執政期間開始重用龔明鑫,他陸續擔任國發會政務副主委、經濟部政務次長、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發會主委。

主導包括「5+2產業創新計劃」、「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及「亞洲.矽谷」等計劃。2024年,總統賴清德上任,轉任行政院秘書長,並於今年9月1日接任經濟部長,成爲賴清德任命的第二位經濟部長。

經濟部官員指出,龔明鑫擔任經濟部次長時,就對部務有一定程度的熟悉,接任部長後,加上國發會與行政院時期的跨部會歷練,對業務內容和議題很快就上手。

不僅下屬對他有信心,龔明鑫也對自己信心十足,上任首日即告訴媒體,每週業務會報前的會前都會受訪。部次長在業務會報會前受訪,曾是經濟部的「傳統」,媒體可以自由提問各種時事問題,幾乎是「問到飽」,但新冠疫情期間,隨着疫情變的嚴峻,這個「近距離接觸」的安排因此取消。疫情之後,受訪時間沒有恢復,之後業務會報也一度消失,經濟部首長對外發言的場合愈來愈少。

龔明鑫對媒體迴應議題「從從容容」外,也會馬上着手與產業公協會交流、各地座談,維繫和業者的關係,效果立竿見影。以9月的電價審議會來說,工商團體與談氣氛良好,雖有部分調漲,但過去幾年常等到倒數幾天纔開會,這次卻早在9月中旬就達成共識。

經濟部官員評價龔明鑫說,他從經濟部次長崗位離開後,到了行政院、國發會歷練,具備各種跨部會規劃與協調的經驗與人脈,這次回到經濟部,成爲龔明鑫的新優勢。對議題和政策的看法不限於小處,擁有更高、更全面的視野,對於需要跨部會溝通的政策來說,是一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