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走筆|兩個“復航”見證“脈動中國”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李國英說,京杭大運河斷流了100年,如今已實現連續三年全線貫通;永定河斷流了26年,如今已實現連續四年全線貫通。

這個成就了不起!作爲貫穿我國南北的黃金水道,京杭大運河見證了我國古代經濟與文化的輝煌。然而,受歷史演變、人類活動、氣候變化等因素影響,京杭大運河一度斷流。2022年起,水利部連續三年開展京杭大運河全線貫通補水工作,斷流了100年的大運河全線貫通,古老運河再次煥發勃勃生機。永定河也是一樣,斷流26年後,如今連續四年全線貫通,這也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這個成就影響大!京杭大運河的貫通,將有力地推動我國的水運事業發展,大大降低交通運輸成本。在幾天前的“部長通道”上,交通運輸部部長劉偉表示,去年全國全社會物流成本總共降低約4000億元,其中交通成本降低了2800億元。這一沉甸甸的數字裡,就有“水運”的貢獻,就有兩個“復航”的作用。永定河儘管不像京杭大運河那樣承擔着大規模的長途航運任務,但它的全線貫通,改善了流域內的生態環境,爲周邊地區的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了有力支撐,生態意義重大。

兩個“復航”見證“脈動中國”。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黨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兩個“復航”的背後,正是黨中央高度重視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推進江河湖泊生態保護修復,特別是大力實施母親河復甦行動的結果,是“脈動中國”的生動詮釋,也是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有力說明。

詩畫江南,水運江蘇。江蘇水資源豐富,萬里長江橫穿江蘇東西425公里,京杭運河縱貫江蘇南北687公里,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內河航道里程佔全國五分之一,總里程、航道網密度、高等級航道里程均居全國之首……水,是江蘇最鮮明的符號;水運,是江蘇的獨特優勢。水運成本低,僅爲鐵路的三分之一、公路的七分之一,2024年,江蘇社會物流總費用佔GDP比例低於全國1.2個百分點,如何做好“水”文章,既打造“水韻江蘇”,也打造“水運江蘇”,是我們必須回答好的課題。

兩會前夕還有兩個報道:一是江蘇開工建設一批“小快靈”的通港達園內河運輸專支線航道,打通水運“最後一公里”瓶頸;二是今年5月1日起,江蘇取消境內101座船閘收費,新建船閘不再收費。兩則消息,正是“水運江蘇”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生動縮影。善治水者必因水而興,我們相信,江蘇的“水文章”一定會越做越好,澎湃向前的“脈動中國”裡,“水運江蘇”的脈動一定會更強勁!

(陳立民)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佈,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爲信息發佈平臺,如您認爲發佈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