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城案開庭他作證:意見寫「太直接」會被罵 應曉薇也會來關心

臺北地方法院今審理京華城案,臺北市前市長柯文哲出庭。記者曾原信/攝影

臺北地方法院審理民衆黨前主席柯文哲涉京華城容積率弊案,今上午傳喚時任臺北市都市計劃委會委員兼府會聯絡人蔡立睿作證,根據他在偵訊時筆錄,蔡立睿曾指京華城案幕僚初研意見寫的「太直接」會被罵,臺北市議員應曉薇也會關心「爲什麼會這樣寫?」

根據法庭內提示蔡立睿的偵訊筆錄,蔡當時指出,每次討論到京華城案開會前,臺北市議員應曉薇會叫他們去問排會時間、可否旁聽,或針對初研意見叫他們去,表達她的想法與意見;初研意見出來,就會找我們「關心一下」,但意見已經陳核發文,也不能修改,「我們也只能苦笑」,應曉薇口氣會比較重,但用詞想不起來。

檢察官今問蔡立睿應曉薇大概會說些什麼內容,蔡立睿指出,應曉薇會說「爲什麼會這樣寫」、「你們這樣寫都發局或京華城要怎麼迴應」。另外,蔡也說,應曉薇會關心開會時間,也會透過辦公室主任連君蒲或吳順民,叫當時都委會執秘劉秀玲到辦公室。

蔡立睿偵訊時說,初研意見在議員壓力下會寫得比較保守;他今作證也說,初研意見在寫的時候,因爲有多方關切,也因幕僚沒有準駁權,因此會寫的比較謹慎。他偵訊時也指出,如果初研意見寫的「太直接」會被罵,「太直接」的意思就是寫哪裡違法。

檢察官再以2021年的幕僚初研意見詢問蔡立睿,是否當時幕僚是希望京華城案可以比照元利TOD案,比較於法有據,當時會認爲京華城案有適法性疑慮?

問題一出,柯文哲及沈慶京委任律師頻頻異議,柯的律師鄭深元更表示,蔡立睿未參與撰擬初研意見,卻要他表示適法性,如同「要陪席法官也要了解審理過程」。審判長江俊彥敘明,合議庭3名法官都要了解案件才能評議,認爲鄭深元的比喻不妥當。

檢察官再問蔡立睿除了京華城案之外,還有其他案例都更年限沒到,仍用都市計劃法第24條申請變更細部計劃而是用容積獎勵?此問題也被律師異議,認爲其他案例與京華城無關,但檢察官補充「檢察官本來就是認爲京華城是『量身定做』的案例」,而蔡立睿也確實回答「沒有其他案例」。

另外,蔡立睿作證指出,他負責的783次都委會並沒有感到壓力,也沒有被罵或被關心,他陪時任都委會執秘劉秀玲到應曉薇辦公室,也沒有被要求罰站。

柯文哲律師問及是否有長官告知過京華城案違法?蔡立睿也說,印象中沒有,僅提及是否有違法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