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紅土地激盪青春氣息
“剛上腳時還覺得新鮮,可沒走幾步,草鞋裡的草茬就往肉裡扎得生疼。”青島理工大學井岡山星火志願服務隊一名學生穿着自己親手編織的草鞋,和14名同學在井岡山馬源村參加“紅軍的一天”體驗教學時親身感受到了當年紅軍戰士“艱苦奮鬥攻難關”的精神品格。
盛夏的井岡山,處處洋溢着青春的氣息。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學生相聚於此,以“青春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爲主題,積極投身“井岡情·中國夢”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專項行動。八角樓的燈光、黃洋界的戰鬥、雷打石的鐵紀……讓青年學子們在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中親身感受到了井岡山精神賦予新時代中國青年的奮進力量。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這裡既是共青團面向青少年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生動課堂,也是青年學子開展調查研究和實踐鍛鍊的寶貴平臺。“井岡情·中國夢”專項行動由團中央青年發展部指導、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管理中心主辦,自2013年舉辦以來,已累計組織全國900餘所高校、1800餘支實踐團隊、2.8萬餘名大學生參與,成爲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實踐育人品牌。今年專項行動全面擴面提質,首次將職業院校納入行動覆蓋範圍,全國高校和青年學子積極響應,經報名和遴選,共有451支實踐團隊、6200餘人入選,以“理論武裝+黨史學習+紅色研修+實地調查+課題研究”模式,組織青年學子在實踐中賡續紅色血脈、築牢信仰之基,砥礪爲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精神品格。
觸摸歷史:把紅色基因融入青春血脈
井岡山茅坪村謝氏慎公祠,充盈着濃厚的學習氛圍。南京大學的同學們正端坐着聆聽老師的精彩授課,從“一根燈芯”的故事到“中國的紅色政權爲什麼能夠存在”的思考,鮮活的歷史細節、深刻的思想闡釋、互動的交流探討,讓現場的同學們聽得聚精會神,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這是八角樓革命舊址現場教學的一個生動場景。
“引兵井岡”“浴血羅霄”“星火燎原”……專項行動圍繞土地革命、井岡山斗爭史設計打造了多條特色現場教學線路,把課堂搬到歷史發生地,推出“祭奠井岡英烈”“三灣改編”“井岡會師”“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紅軍的一天”“重走朱毛紅軍挑糧小道”等特色精品課程,通過儀式教學、現場教學、情景教學、互動教學、體驗教學等方式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讓同學們沉浸式地感受那段刻骨銘心的革命歲月,開啓一場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
“從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陵園,到見證過烽火歲月的大井、小井;從沉浸式的三灣改編情景教學,到觸摸着歷史溫度的草鞋課堂……革命先輩們的身影彷彿從歷史深處走來。這一刻,更感精神可貴,我輩傳承之責重大。”昆明傳媒學院井岡星火·團韻“課”傳實踐團帶隊教師在學習後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引來了同學們紛紛點贊。北京郵電大學“雲系井岡”團隊學生在課後感慨地說:“來到井岡山,整個人都變得鏗鏘、壯闊起來。在大井朱毛舊居,我的指尖觸碰牆上的彈孔,我忽然意識到,這是子彈,也是眼睛。它看着過去,也看着現在。它一直留在那裡,提醒着我們,不忘來路,不忘歸處。”
真理力量:用信仰之光指引前行航向
教室裡,600多名大學生正聆聽一場名爲“致敬·傳承——革命後代話初心講家風”的專題課程。革命先烈的後代正在講述他們的父輩用青春和熱血踐行“革命理想高於天”的感人故事,不少學生被先烈的事蹟所感動,在課堂上頻頻拭淚。課程結束後,一羣學生圍着老師交流、擁抱、合影,久久不願散開。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青年,用榜樣的故事激勵青年,是提升“井岡情·中國夢”專項行動思想政治引領效能的重要做法。近年來,行動圍繞“井岡山斗爭與井岡山精神”“黨領導下的中國青年運動”“井岡山斗爭時期黨性黨風黨紀”“與紅軍後代面對面”等主題,邀請專家學者、革命後代、青年典型等爲青年學子們帶來一堂堂走心的專題課程。深入淺出的闡釋,聲情並茂的講述,催人奮進的故事,如春雨潤心,讓同學們在鮮活的敘事中觸摸歷史的脈搏,在思想的共鳴中築牢理想的根基,在情感的交流中感受信念的溫度。
“回望崢嶸歲月,革命先輩在極端困難中探索出中國革命正確道路。身爲北航學子,我們既肩負‘仰望星空’的航天理想,更懷揣‘腳踏實地’的報國熱忱,這正是對革命精神的最好傳承”“先輩告訴我們,初心是‘哪裡需要就到哪裡去’的果敢行動,是‘迎難而上’的執着堅守。這份精神,將永遠滾燙在我心裡”“井岡山的星光格外明亮,像是歷史的見證者,照亮着這片承載着革命精神的土地。那些關於理想與信念的討論,那些對未來的憧憬,都化作了心底最溫暖的印記”“每一堂課都是一場精神的朝聖,一次信仰的淬鍊”……同學們在學習中觸摸歷史脈搏、感悟革命精神,將對先輩的崇敬、對理想的追求融入字裡行間,每一句都激盪着青春與井岡山精神碰撞出的熾熱迴響。
挺膺擔當:在學習實踐中彰顯青春力量
“我們跨越近2000公里,奔赴井岡山。幾天的學習,大家深受觸動,也迸發了很多靈感。我們想紮實做好課題,不僅要把井岡山精神帶回學校,也希望能爲井岡山留下些什麼,印刻下獨屬於我們的‘井岡印記’。”燕山大學“燕鳴井岡”實踐團學生滿含激動,話語中滿是熱忱。他們的課題別具匠心——設計“井岡日記”筆記本。團隊計劃將井岡山那些經典的歷史故事精心繪製成生動插畫,讓更多同學感受那段歷史、傳遞井岡山精神。
把井岡山的紅色資源同高校專業特長相結合,組織青年開展調查研究,是“井岡情·中國夢”專項行動的創新做法。行動圍繞賡續紅色血脈、弘揚傳統文化、助力鄉村振興、服務高質量發展等主題推出35個實踐課題方向。各高校實踐團隊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形成了紅色文化理論構建、紅色教育創新、紅色文化傳播、數字賦能紅色文化、紅色資源與鄉村振興融合等400餘項課題,組織引導青年學子在實地調研中堅定理想信念、瞭解國情社情、體悟發展成就、厚植家國情懷。
集中教學夯實理論基礎,自主調研促進實踐體悟。“4天集中教學+3天自主調研”的活動模式,同學們在深入學習井岡山斗爭史、感悟井岡山精神的過程中,將紅色文化與自身專業深度融合,不僅對革命歷史的感悟更透徹,對黨的創新理論的理解也更深刻。
湖南科技大學“薪火湘傳”宣講團聚焦井岡山紅色文化資源,正構建“感知-理解-踐行”螺旋上升式教育模式,開發出小學故事化、中學思辨性、大學理論性的分層宣講課程體系,助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商丘師範學院紅韻薪火實踐團研究井岡山斗爭時期的貨幣制度,剖析“工”字銀元發行邏輯與紅色政權的經濟突圍戰略,提煉對當代的啓示;青島科技大學“藝心向黨井岡追光”實踐團結合井岡山歷史元素,融入卡通元素設計紅軍形象IP,製作兒童版研學手冊供中小學生使用;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紅色文藝輕騎隊通過生成式AI創作紅色歌曲,由數字人演唱,讓井岡山的紅色故事在網絡空間傳播得更廣;江西財經大學井岡山VR科創團把井岡山的歷史遺蹟做成VR導覽系統,配上解說詞,讓人們能在手機上360度全景遊覽井岡山,瞭解井岡山斗爭史;江蘇大學“燈芯如炬”實踐團以井岡山爲樣本,探尋青年人才參與革命老區建設和發展的有效路徑,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一次井岡行,一生井岡情!在革命舊址中、在挑糧小道上、在鄉間田野裡……井岡山已成爲青年學子觸摸歷史、錘鍊意志、築牢信仰的實踐課堂,這片紅色熱土處處涌動着青春的氣息。青年學子們在井岡山收穫的成長,必將化爲砥礪奮進的青春擔當,讓歷久彌新的井岡山精神在新時代新徵程持續閃耀。
來源:中國青年報